格林斯潘领导下的美联储迅速发表简短声明,承诺向任何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帮助,次日股市反弹。然而,这仅能治标,问题的根本必须得到纠正。
在这个资本全球流动的世界上,资本的流入将推动一国经济迅速发展,而资本的流出,则会将一国经济迅速推入深渊,甚至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现实是,美国的股灾频繁发作,而且杀伤力越来越强。这是危险的先兆:资本厌弃了缺乏竞争力且不能带来稳定高收益的美国,越来越多地青睐欧洲和日本,特别是日本,因为那里能够带来更多的回报。
换言之,美国人自己制造的体系中,美国人的竞争力甚至落后于自己的跟班欧洲人和日本人。再换言之,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美国经济不过就是从崩溃边缘(想一下那个拒绝接受美元的巴黎擦鞋匠吧)到勉强维持的泥潭里来回晃悠而已——这就是“圣人”保罗·沃尔克为美利坚帝国留下的光辉遗产。
美国人倒了大霉,苏联人却发了大财,原因很简单,苏联人也是卖石油赚钱的。1973年年底的最后三个月,油价暴涨了三四倍,苏联人由此赚得盆满钵满。
于是,苏联人把军队派进了阿富汗,然后就悲剧了。
阿富汗的外号叫作“帝国坟场”,阿富汗获得这个光荣称号是有缘由的:1838年,大英帝国如日中天,策划鸦片战争对华侵略的同时,悍然派兵打进了阿富汗。三年后,英国人被迫向阿富汗求和。1842年1月,英军16500人开始撤退,沿途不断遭到截击,最后只有一个身负重伤的军医逃回英属印度,报告了全军覆没的消息。
苏联人很可能不了解这段历史,不过这个也情有可原,当时决策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已经七老八十,没心思读书,反而整天醉心于安排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同志给先进工作者勃列日涅夫同志颁发奖章。据说,他总共获得了苏联勋章15枚、奖章18枚、外国勋章42枚、奖章29枚,并且以此光辉战绩进入了199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获“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这一光荣称号(据《勃列日涅夫传》(吴伟著)。勃列日涅夫1964年掌权,1973年,获“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奖金”;1976年获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第5枚列宁胸章,第2枚苏联英雄金星勋章和荣誉武器(短佩剑);1978年3月,获胜利勋章;1982年5月,获越南一级胡志明勋章和越南英雄称号。另,关于奖章一事,可参见苏联史专家郑异凡文章《奖章爱好者勃列日涅夫》,载《文汇报》2014年10月20日第7版。)。
苏联人利令智昏进了帝国坟场,然后就横着出来了。今天我们读书,只会看到世人称赞阿富汗人骁勇彪悍,对外敌入侵誓死反抗,却不知道当时反抗军的主力,其背后乃是中美联手。
十年后的1989年,苏联人狼狈退出“坟场”,两年后,苏联就解体了,美国人赢了冷战。
两个顶尖高手比拼内力,旁边过来个小孩拿木棍儿轻轻一敲,两个高手就此翘辫子的事情,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隋末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就是这样的超级强权,然而也就是这样同归于尽的。李渊、李世民很容易地先接收了宇文化及的文官体系,又接受了瓦岗军的李密秦琼徐世勣罗士信,建立了辉煌无比的大唐王朝。
所以,美国人赢了冷战,耗死了苏联人,然而,笑到最后的却不是它。
中国人消除了两千年来一直压在北方的军事威胁,百万苏军的滚滚铁流从东北、内蒙古、西北一路南下,一天一夜奔袭北京的阴影就此消失。
同理,建国于西欧大平原上无险可守的欧陆各国,再也不用担心五万辆坦克和装甲车一周内横扫整个欧洲,英国人也不再担心一万枚核弹头忽然落在自己脑袋上,大家终于可以放心睡个安稳觉了。
更爽的是日本人,日本人军事和防御完全委托给美国人,军费开支连年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以下,省下来的钱,全部投入经济增长和产业布局。此时,日本在打印机、照相机、电视机、机器人等诸多行业的竞争力上,远远超越了美国人,“经济战争击败美国”的口号,在日本国内喊得震天响。
1990年,日本GDP(国内生产总值)上升至30522亿美元,而此时,美国GDP不过为58033亿美元。到了1995年,日本GDP达到52600亿美元,美国GDP是73970亿美元,日本GDP已经达到美国GDP的71%。实际上,在1987年,日本的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人均收入,也在此时超过了美国。如此成绩,令日本人的口号毫不遮掩:“买下美国!”
一言以蔽之,冷战后期以及冷战后的世界,两个超级大国倒下一个,重伤一个,而此前在两强阴影下瑟瑟发抖的诸多配角,如中国、欧洲、日本,则意气风发,国势日强。此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这一点,美国人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1992年总统大选,率领美国打赢了冷战、熬死了苏联的美国总统老布什自以为立下了千古不朽的大功,得意扬扬地竞选连任,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小青年比尔·克林顿横空出世当选总统,老布什出局——无他,经济搞得太烂而已。
事情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美国人必须重整世界经济体系,重塑自己的经济竞争力,若是暂时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先把别国的上升势头搞乱即可。
贼——或者正式一点——强盗,不可以不弘毅,闷棍之任重,而打劫之道远。美国人把打劫的棍子扛在肩上,深吸一口气,迈开大步,向着远东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