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耿耿星河大结局 > 第171章 难题(第1页)

第171章 难题(第1页)

第171章难题

新年休朝七日。宫里大大小小的宴饮不断。皇族里的宗亲,亲王、郡王、王妃、郡主、世子等,一拨拨地来磕头问安。还有上京中的袭爵贵族,公侯伯子男,亦都在年节时携家眷进宫拜见。四品以上的京官、外臣,数之不尽,送走一拨,又来一拨。

明宇体恤我辛劳,帮我为各地回京述职的武将设宴。

晚间,云归伺候我梳洗,将腊月里用梅花掺雪揉的膏子轻轻抹在我脸上、脖颈处。她道:“旁人过年过节,能歇歇,偷个闲,太后反倒比平常更忙了。”那膏子凃在脸上,散着幽幽的暗香,沁人心脾。

我笑:“你总是想各种办法帮哀家留住青春,可年岁上来了便是上来了,不论涂抹什么,都难掩岁月痕迹。”云归手上仍是不紧不慢地涂着:“太后不老,一点儿不,今儿奴婢听两个命妇说,太后看起来不过二十许人。医官署新升上来的华医官真是颇有些本事,他教给奴婢的法子很有效。一边内服,一边外调,太后的气色一天比一天好了。”

张医官上了年岁,去年告老还乡,临走时荐了华医官掌管宫中的医官署。华医官30余岁,医术颇高,据说是华佗一脉的后人,家学渊源。云归总是去向他讨一些驻颜的方子。

她心疼我。不愿让我老去。

我拿手指轻轻点了一下她:“你呀,听她们浑说呢。什么二十许人,民间像哀家这么大年岁的妇人,多半已做了祖母了。”

说起做祖母,我便忧愁起来。

外面下起雪来,纷纷扬扬的。正月里的雪,大朵大朵的,似梨花,点缀在孤寂了一冬的枯枝上。云归推开窗,我看了一眼外头,树枝摇曳多姿起来。一炷香的工夫,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雪色映庭院,更胜月光白。

“烯儿早已过了出阁的年纪,哀家几次三番为她择婿,她都不肯嫁。哀家想起这事,便愁得很。她为长,炘儿为妹,她的婚事没定下来,炘儿的便也不好议。一溜儿的,便都耽误下来。”

云归端了碗热羹给我,笑道:“太后,您焉能不知道冀公主的想法?她有意张家大公子不是一日两日了,从前年纪小的时候,就爱跟他一处玩耍,为了这个,还曾跟二公主闹过脾气。大了之后,便有了择驸马的心思。可那张家大公子,一再推诿。没考科举之前呢,说要专心准备大考。中了状元之后,说好男儿要立一番事业,做了驸马有攀附裙带之嫌。这么推下去,冀公主讪讪的,觉得伤了自尊,就不提了。嫁不得张公子,她自然就更不愿意嫁旁人了。一年一年的,就这么过了。”

我接过热羹,喝了一口,瞧着窗外,道:“哀家知道烯儿的想法,可那张浔,明显对她没有那个心思。顺康六年的殿试上,哀家曾经旁敲侧击过,他慌不迭地表示想报效朝廷,将话头避了过去,哀家也无甚可说。”

云归替我将发髻拆散,拿梳子慢慢儿地梳着:“太后,您肯定知道,张公子心里头装的是谁。”

“他心头装的是炘儿。炘儿这些年从不理会他,避他如避毒蛇猛兽一般。”

云归道:“二公主是避嫌呢,怕招闲话!冀公主要不到的东西,她怎敢要呢。躲都躲不及!这也是她对您的一片孝心,她若跟那张浔走近了,冀公主岂不恼了?届时,太后跟冀公主好不容易缓和的关系又该紧张起来了。”

我摇摇头:“哀家觉得倒不只是这样。”我喝完热羹,斜倚在榻上。“炘儿这孩子,是个有想法的。哀家觉得,她不光是避嫌,压根儿她也没看上张浔。张浔这人,细腻有余,果敢不足。虽饱读诗书,但做事拖拖拉拉,犹犹豫豫,又容易被旁人左右。他不是炘儿想要的如意郎君。若非如此,哀家早就成全他们这一对了。炘儿那孩子对哀家很是有孝心,承欢膝下偌多年,哀家没把她看外。”

张浔的身上,有成筠河的影子。烯儿中意他,但炘儿并不。炘儿从小备受忽视、虐待,她想要的,是坚毅、周全。

云归道:“太后洞察世事,目光如炬,看得极透。”转而,又笑:“您为何不强行下一道令,将张公子配给冀公主,成全了冀公主的心思?张公子就算不乐意,还敢抗旨不成?”

我叹道:“哀家不能强逼着他娶烯儿。虽是皇家,也没有牛不吃水强按头的道理。传出去,让人笑话,难道天家的公主没人要不成?再者说,哀家自己的女儿,哀家了解。烯儿这孩子自尊心太强了,她才不愿意张浔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娶她呢。”

强扭的瓜不甜,男女姻缘,还是要以情爱做根基。我不愿用权力去制造婚姻的悲剧。

云归神神秘秘地说:“年下,南境国主到上京来了,住在司乐楼,听说,他对冀公主很是仰慕,大赞冀公主是圣朝第一才女。两人曾经一起探讨诗歌画作。有没有可能……”

我瞧着云归:“哀家觉得不大可能。从前,先帝也喜欢跟人在司乐楼听乐作画,这并不代表什么。且瞧着吧。哀家这女儿,终是哀家的心病。多会子她如意顺畅地嫁了,哀家这心病才算是除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