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灵魂乃是一个美妙的圆体,既不向外界任何事物伸展,亦不向自身内部退缩,既不扩张,亦不紧缩,而能射出光明,洞察一切事物之真相以及自身内心之真相。
13
有人轻蔑我,将如何对待呢?那是他的事。在言行方面不做出任何令人轻蔑的事,那可是我的事。有人嫉恨我,将如何对待呢?那是他的事。但是我对任何人总要和善,就是对我的敌人,我也要随时指出他的误解,不用谴责的口吻,亦不夸耀我的宽宏大量,而是诚恳爽直如那著名的福西昂;除非他说那句话时也是带着讽刺。一个人的内心就应该如是,让天神知道他对任何事物均不愤慨,均不认为是灾难。噫!什么灾难会临到你的头上?如果你自己现在做与本性相合的事,欢迎宇宙自然所认为适时发生的事,渴望的是于公众有益的事总要设法使之实现。
文中提到的福西昂(Pho,402~317B。C。)是雅典军人政治家,忠诚卫国,人品正直。雅典人曾经通过一条法律,规定凡打算把戏剧费用挪作战费的,处于死刑。福西昂因涉嫌此罪被处死刑,临终时却告诫其子:“对雅典人不可因此稍存嫌怨。”
——梁实秋批注
14
彼此互相轻蔑,但是他们还要彼此互相阿谀;渴望胜过对方,但是他们还互相在对方面前匍匐。
15
那人是何等的腐败,何等的虚伪,竟大声宣称:“我决定要正直地对付你!”你这人,你做的是什么事?你无需这样表白,那应该刻画在你的前额上。你的声音里有一种回响立刻会表示出你的决心,从你的眼神里会直射出你的决心,恰似一个人在恋爱中从他情人脸上一眼即可望出其心中的秘密。单纯而良善的人,就好像是身上带着一种味道,一经走近,他的邻人无法不嗅到。冒充单纯的人像是一把短剑,狼对羊讲交情,是天下最可恶之事,这是务必要避免的。良善的人、和蔼的人、诚恳的人,在眼神里会显露出特质,无可隐藏。
16
人心中本有一种力量,使他永久过最高贵的生活,对于无关紧要的事宜淡然处之。如果他把这些事分开来,就各部分逐一检视或从整体上做全盘之考察。同时记住:这些事并不能强令我们对它抱任何见解,亦不能逼人而来,则他必定会淡然处之。这些事原是安静不动的,是我们自己对它们做某种判断,并刻画在我们的心上来。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把那些判断刻画在心上,而且如果是它们偷袭到心上来,亦可立刻把它们涂擦掉。还要记住!对于这些事情我们也管不了多久,因为生命即在须臾。但是何必抱怨一般事物的乖戾呢?如果这是自然的意旨,要欣赏它们,不要认为对你是困苦。如果它们违反自然的意旨,寻找合于你自己本性的事,奋力以趋,纵然那不能给你带来美誉。每个人追求于他自己有益之事,是可以谅解的。
17
想一想每样东西是从哪里来的,由什么构成的,将变为什么,已变之后成为什么东西,并且它不会受什么损失。
人的灵魂也是从神那里放射出来的,而且早晚还要回到那里去。主宰一切的神圣原则即是使一切事物为了全体的利益而合作,人的至善的理想即是有意识地为了共同利益而与天神合作。
——梁实秋批注
18
第一:考虑一下你与人类的关系,我们生到世上原是为了彼此互助;从另一观点来看,我来到世上已君临众庶,有如羊群中之牡羊,牛群中之牡牛。先从这一前提设想:如果不是一盘散漫的原子,那么必是有主宰一切的自然。如后者是,那么较低级的乃是为了较高级的而存在,较高级的乃是为了其中彼此而存在。
第二:在用餐时、在睡卧时,以及在其他的场合,他们是何等样人?尤其是他们在思想上,自甘屈服于什么样的宗旨,所作所为令他们自己如何地自鸣得意?
第三:如果他们在这事上做得对,我们无需发怒;如果不对,显然地不是出自他们的本心,只是出于无知。每一个灵魂都不会自甘情愿地放弃真理,同样的也不会自甘情愿地失去公正待人的能力。无论如何,这种人不甘心被人称为不公正、冷酷无情、贪婪无厌,简言之,害群之马。
第四:你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常犯错误,如果有某种错误并未犯,你未尝没有犯那错误的倾向,只是由于怯懦、爱惜名誉或其他卑鄙的考虑而没有犯错罢了。
第五:你尚未证明他们是做错了事,因为有许多事是为了“权宜之计”而做的。一般而论,一个人在给别人的行为下“正确判断”之前,必须要弄清楚许多事。
第六:勃然大怒甚至是不耐烦时,要想想人生是短暂的,不久之后我们将同归于尽。
第七:实际上使我们恼怒的,并不是人们的行为——那些行为属于“他们的”理性的领域——而是我们对这些行为的看法。铲除那种看法,放弃把这行为视为灾祸的结论,你的恼怒便不复存在。如何铲除那种看法呢?须知别人的行为,并不能成为我们的耻辱。因为除非耻辱是唯一的罪过,你也不可避免地要犯许多错误,变成为一个强盗以及其他。
第八:要想一想,我们对这样的行为所发生的愤怒与烦恼,比那引起我们的愤怒与烦恼之行为的本身,其后果要严重得多。
第九:和气是不可抵御的,只要是诚恳的,不是假装笑脸,不是戴假面具。顶凶暴的人能对你怎么样呢?如果你一直地对他和和气气,乘机委婉地劝他,在他正预备伤害你的时候,静静地纠正他说:“不可,我的孩子,我们生来不是为了做这样事的。我不会受到什么伤害,你是在伤害你自己,我的孩子。”巧妙地泛泛地令他明白情形确是如此,蜜蜂或任何有合群的本能的动物都还会这样做。但是你不可带有讥嘲或谴责的口吻,要亲爱精诚,不含丝毫敌意,不可像是教训,亦不可有意卖弄给旁观的人看,而好像他是独自在那里,虽然有人在场。
仔细想想这九条规律,要把它们当做天神的赠予看待,趁你一息尚存之际赶快开始做人。要注意!对人发怒固然不好,同样的亦不可奉承人,二者都不合于群性而且会导致损害。怒气将被诱发时,应作如是想:发怒不是丈夫气概,和蔼的性格较合于人性,亦较富于男性气质。是和蔼的人,不是易于发怒和易于抱怨的人,秉赋有力量、胆量与勇气。一个人越近于宁静,越近于强有力。悲哀是一种脆弱,愤怒也是。二者皆能使人受伤,皆能令人崩溃。
如果你愿意,请从九位艺术之神的魁首阿波罗接受第十项赠予,那便是:“希望坏人不做错事乃是疯狂”;因为那乃是希求不可能之事。容忍他们对别人胡作非为,却希冀他们不对你胡作非为,那乃是冷酷而残暴。
19
你须不断地注意理性上的四种变态,一经发现,便须完全弃绝;在每一情形之下,这样地对你自己说:“这个想法是不必要的;这是要摧毁人的好关系的;这不可能是由心里说出的真话。”——不是从心里说出的话,这不是名词的矛盾是什么呢?——第四种情形便是自怨自艾,这等于是承认:你的神圣的部分已屈服于那卑劣凡俗的肉体及其粗拙的乐趣。
20
你的灵魂以及你体内所含有的一切的火的部分,其本性是上升的,但是为了遵从宇宙的体系却被牢牢地关在你的躯壳里,停留在人世间。你身中整个粗陋的部分以及潮湿的部分,虽然其本性是下降的,却还挺立着,占据着一个不合它们本性的位置。所有的元素都是在服从整体、严守岗位,直到最后号角响时解除它们的任务。
只有你的理智的部分不安于位,叫嚣反抗,这不是怪事吗?除了必须适于它的本性以外,并无任何东西缚着它;但是它不服贴,它采取相反的路。对于不公正的放肆的行为之每一倾向,对于愤怒、悲哀与恐惧之每一倾向,都表示出一个人之背反了自然本性。是的,一个人的理性如果为了任何遭遇而感觉烦恼,那时节它便是放弃了岗位。因为一个人拥有理性,不仅是为了公道,也是为了虔敬,为了给神明服务。所谓虔诚服务,实即包括在真正的乐群精神之中,其重要且在行为公正之上。
21
人生目标不能终身不变的人,他本人便不能终身不变。这样说还不够,还要补充说明:那目标应该是怎样的目标?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好的一切事物,大家的意见未必一致,只是与公众利益有关的特殊事项才能获大家一致支持,所以我们也必须把公共利益悬为我们的目标。一切个人努力趋向于这一目标者,他的行为一定是步履齐一,而且永久不变。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