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你要活出怎样的人生电子版书 > 第17章 对待公司 敬业热忱(第1页)

第17章 对待公司 敬业热忱(第1页)

第17章对待公司:敬业热忱

自动自发

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

老板不在身边却更加卖力工作的人,将会获得更多奖赏。如果只有在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那么你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应该是自己设定的,而不是由别人要求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对你的期许更高,那么你就无需担心会不会失去工作。同样,如果你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那么升迁晋级也将指日可待。

我们经常会发现,那些被认为一夜成名的人,其实在功成名就之前,早已默默无闻地努力了很长一段时间。成功是一种努力的累积,不论何种行业,想攀上顶峰,通常都需要漫长时间的努力和精心的规划。

如果想登上成功之梯的最高阶,你得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纵使面对缺乏挑战或毫无乐趣的工作,终能最后获得回报。当你养成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时,你就有可能成为老板和领导者。那些位高权重的人是因为他们以行动证明了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值得信赖。

自动自发地做事,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之间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成功者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没有人能促使你成功,也没有人能阻挠你达成自己的目标。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在十几岁时和大学期间做过许多工作。我修理过自行车(后来被解雇了),挨家挨户卖过词典。我还做过数学家庭教师、书店收银员、出纳和夏令营童子军顾问,为了读完大学,还替别人打扫院子,整理房间和船舱。

这些工作大部分都很简单,我一度认为它们都是收入不高而低俗的工作。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这些工作潜移默化地给予他珍贵的教诲和经验,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也不管哪种工作档次,我都学会了不少东西。每一位雇员在每一项工作中都要倾听和相信这一点,你可以使自己的生活好转起来,就从今天开始,就从现在的工作开始,而不必等到未来的某一天你找到理想的工作再去行动。

所谓的主动,指的是随时准备把握机会,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以及拥有“为了完成任务,必要时不惜打破成规”的智慧和判断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努力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培养员工的自尊心。自尊心的高低往往影响工作时的表现。那些自尊心差的员工,墨守成规、避免犯错,凡事只求忠诚公司规则,老板没让做的事,决不会插手;而自尊心强的员工,则勇于负责,有独立思考能力,必要时会发挥创意,以完成任务。

每天多做一点

每天多做一点,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就会多进步一点,就意味着离成功更近一点。

约翰逊是一个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却在毕业半年后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他心气高,一心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希望进入企业后能直接担任重要职务。但现实是,很多大企业都不愿意聘用新员工,不愿意为培训他们浪费时间和精力,更不用说他们一来就委以重任。

后来,约翰逊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最终成了一家大型酒店的普通服务员。众人都替他觉得惋惜,认为他很快就会放弃——和以前一样。然而,两个月过去了,约翰逊却越干越高兴,干得非常认真。又是两个月过去了,约翰逊还是那么兢兢业业,不仅提前上班,还主动加班。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约翰逊的勤奋和刻苦得到了酒店老板的青睐,也因此成了经理。

一天,约翰逊的爸爸问他:“儿子,你是个大学毕业生,为什么愿意干薪水少、又脏又累的服务员的工作呢?你又是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升为经理的?”约翰逊微笑着答道:“爸爸,问题很简单,我不过是坚持每天都比昨天多做一点罢了。”

世界上除了天资特别聪慧和过于愚钝的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人的天资没有太大的差别,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有的人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多付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有的人即使有远大的目标,却经不住生活的种种考验而最终选择做一个平凡人。

多做一点或少做一点,看似差得并不多,但每天多做一点,比别人更努力一点,即使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也会有意外的收获:歌德追求心爱的女孩失败,却写出了世界闻名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鲍夫曼受到妻子的蛋奶烘饼烤模的启发,设计了“华夫糕式”的鞋底,从而为耐克鞋深受人们的欢迎奠定了基础;伦琴在实验室里蹲了6年,原本是想找晶体光谱的,却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的“芳踪”,从而得到了英国政府12万英镑和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53万美元的奖励,他那张印着左手的感光照片于1932年被美国的一位收藏家以120万美元的价格收入囊中……

很多成功人士认为,每天多做一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养,能使人变得更加积极。对老板来说,每天多做一点,能在员工心目中树立更好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对员工来说,每天多做一点,能得到老板的信赖、同事的认可、朋友的关注,从而赢得良好的声誉,建立广博的人脉关系网,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问:“为什么要每天多做一点?”每天多做一点,往往能获得比预期更多的东西。我们在工作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领导安排你做工作范围或工作时间以外的事。对此,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因为他们认为只是打工者,做自己该做的事,拿自己该拿的工资就行了。殊不知,比别人多做一点,就意味着能做更多的事情,让自己得到更多的锻炼。而更多的时候,多做一点意味着能思考更多的事情,自然就能产生更多的好方法,获得更多的成就。

有的人总是秉承“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观念,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不遗余力地伸出援手,就算解决不了实质性的问题,起码也能安慰或鼓励别人,使他们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样的人是很多人眼中的“傻帽”,但正是凭借这股傻劲,他们最终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

有人说:“我只是一个员工,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做多少事。”或许有很多人同意这个观点,但这样完全为了薪水而工作的态度正确吗?真的对自己有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薪水只是公司或企业对员工最基本、最肤浅的回报形式,最终目的是激发你挣钱的欲望,也就是成功的欲望。如果你换一种心态,把工作当成事业,把企业或公司当成自己的家,精明的老板很快就会用他的“火眼金睛”于千万人中发现你。一旦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他就会交给你重要的工作,只要你有能力,很快就会出人头地。

每天多做一点,不可避免地要多付出一点。而这种付出不仅指付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努力,还包括在工作中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多付出一点的意义在于强化自己的工作能力,并在工作上精益求精,从平凡变得优秀,进而变得卓越。

每天多做一点,首先就要改变自己。实验证明,人往往只有在身处困境时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如果你每天都比分内的工作多做一点,比昨天的工作多做一点,那么,你不仅彰显了自己勤奋的美德,更重要的是能使自己具有一种高于他人的技巧和能力,从而使自己更快地实现人生目标。每天多做一点,绝不是多与少的问题,而是聪明人和投机者的本质区别,成败、输赢的关键在于如何抉择。

那么,每天多做一点具体应该怎样做呢?如果你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在完成分内的工作的前提下多帮领导或同事做一些其他事情;如果你是一个乘务员,可以在保证乘客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多提醒乘客注意自己的财物;如果你是一个邮递员,可以在按时送达信件的基础上观察并纠正寄信人的错别字等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营业员,可以在准确耐心地为顾客介绍产品知识的同时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并提出中肯的建议……从表面上来说,这些工作都不是该职位的员工应该做的,但如果你做了,不仅不会浪费时间,还会为自己能力的提高和拓展提供很好的机会。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多少,自然就会收获多少。虽然在很多时候,这种收获不会像自己预期的那样来得及时,不要怀疑自己的付出,也不要懊悔,而应该再接再厉,继续坚持每天多做一点,回报或许就在不远处等着你。对工作的人来说,这种回报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升职或加薪,而做出回报的,除了老板以外,还可能是他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你面前。每天多做一点,得到的认可和赞赏就会多一点,机会也就多一点,自然就离成功更近一点。

把任务完成在“昨天”

永不拖延,意味着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大多数成功者具备的素质,也是企业老板对员工最重要的要求。

成功人士的优秀品质很多,而做事决不拖延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永远把任务完成在“昨天”,不仅能体现一个人工作干练、不拖泥带水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能表现他坚持到底的工作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态度,而在很多情况下,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更能得到老板的肯定,更能为日后的成就奠定坚实的基础。

伍迪·艾伦说:“生活中90%的时间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使本来应该尽快做的事情一拖再拖。”

光“说”不“练”最终只能一事无成,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养成立即行动的习惯。一旦发生了紧急事件或机会来临,就能作出准确而迅速的反应了。无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设定完成期限,并不断地提醒自己按时达成目标,这样就没有借口拖延了。如果以各种理由拖延,最终不得不做,还不如一开始就做好。不管你现在要做什么事,都不要拖延,化被动为主动,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拖延是一种恶习,每天拖延一点,惰性就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必将自食其果。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千钧一发,战争一触即发。如果这时候拖延,就可能造成无数战士伤亡,万一失利,其损失不可估计;在商场上,买卖双方为一宗上千万的生意进行谈判,不胜则败。如果拖延,迟迟不作出决定,就可能使对方产生不信任的感觉,从而使这个“煮熟的鸭子”飞走,到时候只会悔之晚矣;在考场上,复杂的试题让你一筹莫展,头疼不已。如果拖延,只会白白浪费时间,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在职场上,领导交代的工作富有挑战性,让你无从下手。如果拖延,只会耽误整个公司的流程,影响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今日的理想,今日的决断,今日就去做,一定不要拖延到明日,因为明日还有新理想、新决断。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每个人各司其职,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就要耽误下一个环节的工作。比如,在工厂,一个流水线工人的速度太慢,工作不到位,肯定会影响另一个工人的工作,如果每个工人都打点折扣,耽误一点时间,那么整个工厂的工作将变得杂乱无章。

某公司老板要赴海外公干,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讲。为了准备老板需要的各种资料,几名雇员忙得昏天暗地,甚至通宵达旦,不敢有一点马虎。在该老板出发的当天早上,各部门主管都去送机。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

那人瞪着惺忪的睡眼,答道:“我做完只睡了4个小时,实在坚持不下了就睡觉了。我想,我负责的文件是英文,反正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也用不上,只要等他上飞机后,我回到公司把文件打出来,再传给他就行了。”

正在这时,老板来了,第一句话就是问这位主管:“你负责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准备好了吗?”这位主管把他的想法告诉了老板,老板勃然大怒,说:“怎么会这样?我已经计划好利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现在全泡汤了。”这位主管脸色大变,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

是这位老板太小题大做吗?当然不是。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是一个企业或老板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对所有老板来说,最理想的任务完成日期是“昨天”。无论是谁,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什么时候,只能努力把完成任务的时间提前而不是延后。

如果你是老板,看见自己的员工把原本在昨天完成的事拖到今天做,你绝对不会满意这种工作效率。而从本质上来看,工作效率反映的是工作态度,这是成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员工最基本的条件。事实证明,一个态度端正的人往往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辈子的事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