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医·破晓篇pdf > 第五章 一九一〇年六月二(第3页)

第五章 一九一〇年六月二(第3页)

王培元与峨利生头上戴着刚买的竹雨笠,身披蓑衣,活像两个走船的渔民。这些年轻人还在休息的时候,他们可没歇着,冒雨去找当地官府交涉。

两人顾不得去安抚大家的情绪,迅速召集所有医疗队成员。姚、方二人怒气冲冲地互瞪一眼,分别站到了队伍的两端。

王培元的眉头和皱纹挤在一处,活像个压瘪的橘子,可见交涉得并不顺利。他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当前形势。

原来蚌埠这地方和别处建制不一样。它原本只是一个集市,名叫蚌埠集。后来朝廷把凤阳、灵璧、怀远三县各割一部分,以集市为中心合并成了一个镇子,没有县衙,只设了一个三县巡检司。所以蚌埠只能称集,只有一道围墙充作城墙。

这种级别的防御,根本顶不住大量流民的冲击。三县巡检司只好动员城内商绅捐出米粮,只求安抚住那些流民。至于消除卫生隐患方面的事,他们既不懂,也不敢,更不能去做,连基本的人数统计工作都没做。

对于红十字会医疗队的到来,巡检司的态度并不热情。姓李的巡检表示:“洪水早晚会退,灾民早晚会散。横竖都是旁县的百姓,生死自有当地官员头疼,我等只要固守城关、多挨几日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杞人忧天?”

王培元费尽唇舌,可李巡检始终不为所动。峨利生医生实在气不过,拍了桌子说如果放任城外灾民不管的话,迟早会暴发大疫,届时城墙可保护不了蚌埠集内的军民。

不知是峨利生医生的洋人面孔起了作用,还是“大疫”二字太过骇人,李巡检的态度稍微有些松动。但他表示,除非医疗队能证明确实有大疫要暴发,否则蚌埠将维持现在的体制。

王培元讲到这里,环顾着一张张略显茫然的面孔,一贯和善的面孔变得严肃。

“大家也看到城外的状况了,四个字,危如累卵!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队员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要把灾民悉数隔离;有的说要填埋尸体与垃圾;有的说要修建厕所,切断污染水源。

王培元道:“你们说得都对,说明同学们课堂上都认真听讲了,我很欣慰。但是,没有当地官府的支持,这些事情我们现在做不到——这是你们要学的第一堂课:防疫工作,绝不只是一个医学问题,还要考虑很多医学之外的要素。”

“那我们要做什么呢?”方三响发问。

王培元道:“请各位谨记,接下来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排查所有难民的症状,尽快搞清楚潜在的时疫类型。只此一项任务,别的都暂时放一放。”

他参与过很多次灾难救援,深知地方上很少有单一的时疫流行。难民们会携带不同的病菌聚拢在一块,形成一个极复杂的培养皿,各种疫病杂处混居,如同养蛊一样。哪一种时疫会“脱颖而出”,谁也无法预测。

对救疫人员来说,同时应对所有疫病是不可能的,只有先确定最具威胁的时疫类型,才能有的放矢。

王培元又补充道:“我们的时间,只有六天。”

六天?

这番话让所有人都很意外。这么短的时间,要在一个几千人的大群体里进行疫病排查,太仓促了吧?

“六天之后,会有一批军火运入蚌埠绿营,李巡检将会开始驱散流民。”

王培元没有往下说。但队员们知道得很清楚,流民一旦**,疫病必然随之四散流窜,届时做什么都晚了。

可是,只有六天啊……

队员们面面相觑,在彼此的脸上只看到困惑。六天之内,要抓出最具威胁的疫病,无异于在即将海啸的大海中捞起一根针,必须集中所有人手来做这件事,这意味着……要对很多病患视而不见?

王培元看出了大家的困惑,无奈地摇摇头:“我知道你们觉得这很残酷。但只有拿到证据,我们才能说服巡检司;只有巡检司提供配合,我们才有可能拯救大多数人。这就是现实,它从来不会按照理想状态展开。至于多余的同情心,我建议你们暂且收起来。”

姚英子不由得低下头,觉得脸颊有些火辣辣的。

“红会的援助呢?”有人高声问道。红会这一次可不只派遣了医疗队,还安排了携带救援物资的大部队陆续出发。

“我们搭的是最后一班运料火车,现在整条津浦铁路都因为水患而关闭了——短期内,我们只能靠自己。”王培元回答。他环顾四周,看到这些年轻人士气不是很高昂,“啧”了一声,招了招手,让他们聚得更近些,开口道:

“你们在入学之时,应该都背诵过希波克拉底誓言吧?”

众人点头,以为王培元又要来一番说教。不料他却开口道:“我不是要带你们重温这段誓言,我是想给你们讲一讲孙思邈。”

孙思邈?药王孙思邈?在场的人除了峨利生都听过这名字,可为什么突然要讲起他?

“希氏之誓言,不独西方有之。孙思邈有一本著作,叫作《备急千金要方》。这本书的第一卷却不是讲药理,而是讲医德——”他饶有兴味地当场背诵起来,声音抑扬顿挫: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这篇古文相对简单,这些学生都是上过私塾的,一听就明白。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段论述,竟然与希波克拉底誓言惊人地相似。孙希低声翻译给峨利生教授听,后者也是频频点头,深有感触。

“我知道你们现在很害怕,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理性表现,很正常。但是,当你佩戴起红十字袖标,那就意味着你要背负起相应的责任,用意志力去克服软弱的天性。这是希波克拉底所谓医生的天职,也是孙思邈所说的苍生大医。诸位若能理解,我便很欣慰了。”

峨利生教授接话道:“你们一定要记住,治病和救疫,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前者是医学,后者更像是社会学,更需要我们用人性去理解。刚才王教授背诵的那段话里提到……”他迟疑了一下,让孙希在耳畔重复了一下中文发音,然后努力用古怪的腔调复现出来: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见彼苦恼,若己有之。”

峨利生念叨了两遍,到底还是改换回了英文:“看到别人的苦痛,有如自己感受相同。这种共情,是救疫所必备的精神。所以你们一定要记住,我们接下来要去的不是地狱,而是战场。我们要去战胜的不是病患,而是疾病。”

湛蓝色的双眸扫视过每一张脸,一股电流般的震颤从医疗队每一个队员的身体里流过。两位老师的鼓励,就像是吗啡针一样,斥退了疲惫和困顿。大家不约而同地挺直了胸膛,齐声说:“记住了!”

王培元呵呵一笑,老怀大慰道:“老峨,你中文不错啊,我很欣慰啊,很欣慰。”峨利生医生目视前方,唇边却轻轻叹出气来,这句中文他已经快听厌了……

见大家都没什么异议,峨利生医生公布了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