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医·破晓篇 马伯庸 > 第十章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第3页)

第十章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第3页)

那人缓缓转过身来。

时隔七年之久,那张面孔上除了多了几丝风霜之外,并没有任何变化,依旧淡雅温和。姚英子浑身微微颤动着,胸口起伏剧烈,不得不用右手按住。

“小姐,你是在叫我吗?”颜福庆有些诧异,他显然已不记得七年前那个莽撞的小姑娘了。

姚英子张了张口,声带似乎麻痹了。她幻想过许多次两人重逢的情景,可唯独没想到是这么一个场合。颜福庆又问了一次,姚英子还是不知所措,唯独憋了一路的泪水再也无法收拢,就这么委屈地流了出来。

颜福庆吓了一跳,赶紧掏出一块大白手帕递过去,连声问:“你是哪里不舒服?”姚英子想起七年前两人第一次对话他也是这么一句,也有这么一块手帕,心中又是欢喜,又是伤感。她努力把嗓子清了清,正要开口说出身份,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爸爸!你在这里呢!”

一个穿着红裙的小女孩一头扑到颜福庆的怀里,姚英子不由得一怔。只见颜福庆把小女孩抱起来,亲切地摸了摸头。小女孩扭头看了看姚英子,一脸疑惑:“爸爸,这个姐姐怎么哭了?”

颜福庆道:“也许是哪里不舒服,我们要不要听姐姐自己说?”小女孩大为兴奋,转头对姚英子大声道:“姐姐,你不用慌,我爸爸是很厉害的医生,一看就会好!”

姚英子捏着手帕一角,心中五味杂陈。她定了定神,勉强笑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颜雅清,今年八岁!”小女孩口齿很利落。

八岁呀……按虚岁算,恰好就是颜医生救我那一年生的,原来那时他已经结婚了。姚英子咬了咬嘴唇,是了,以颜医生的岁数,娶妻生子再正常不过,有什么好惊讶的?道理虽如此,她心中那莫名的失落感却挥之不去。

“姐姐,你到底怎么了呀?”

小女孩的声音再次传过来,姚英子正欲开口回答,一个细节却在脑海里炸开:那一年,颜医生救完自己,便立刻去了南非。也就是说,这孩子刚出生或即将出生,他便毅然远赴海外,去援助华工,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哪!

相比之下,自己那点纠结的情绪,实在太可笑了。姚英子一念及此,小心思的怅然缓缓退去,另外一种倔强却逐渐凝实。

不成!如果这时跟颜医生这么相认,我们就只是救命恩人与被救者的关系。我要真正走进他的世界,就必须是以医生的身份才行——只要学医,我们迟早会相遇,这不正是当初我在码头发下的心愿吗?

姚英子用手背擦了擦眼泪,展颜笑了:“姐姐没事,姐姐只是被风沙吹进眼睛了。”她摸了一下小姑娘的辫子,对颜福庆道:“我在毕业册影集里见到过您,所以忍不住叫出来了。”

颜福庆抬抬眉毛:“哦?原来圣约翰大学可以招收女学生了?”

“呃……”姚英子这才想起来圣约翰大学没有女科,赶紧改口道:“我表哥在这里,我是上海女医学校的。”

“哦,张竹君校长的学校哇。如今女性做医生太难,你很有勇气。”颜福庆赞赏道。这让姚英子又是自豪,又有点惭愧。

小姑娘眨巴眨巴眼睛,一脸好奇:“为什么女性做医生太难哪?我以后能当吗?”姚英子笑眯眯道:“男子能做的,女子都可以做。等你长大了,来我的学校好不好?那里可全都是想当医生的女孩子哟。”小姑娘大为兴奋,揪着颜福庆的头发摇晃,说现在就要去。

颜福庆苦笑着抵挡了片刻,最后还是姚英子解了围:“之前看报纸,说您从耶鲁学成回国,现在哪家医院?”

“我如今在长沙的雅礼医院。这一次是回上海采购药物与设备来的——顺便回母校转一转。”

这个回答,完全出乎姚英子的意料。凭颜福庆的学历,租界内外哪家大医院不要抢破头?怎么跑到湖南去了?

颜福庆看出她的疑惑,微微一笑:“上海固然是个好地方,可中国并不只有上海。我想要去各处走一走,看一看,才知道什么样的医学更适合中国。”

“疾病不都是一样的吗?难道医学还分国别?”姚英子更加不解。

颜福庆仰起头来,看向黯淡的天空:“中国这个老大帝国,很多问题不是单纯的医学所能解决的。如今的状况,是有医生,而无卫生体系;有医术,而无公共教育;能治沉疴于将死,却不能防患于未然。我归国之后深切地感觉到,若要改变,不在一两个名医、一两所医院,而在整个体系的变革——所谓PublicHealth,公共卫生学。”

姚英子对这个名词颇为陌生,不过她也曾经历过淮北水灾与上海鼠疫,深知治疫之复杂,大概能猜到是什么意思。

“如今中国在单科上,尚有几位杏林圣手;可公共卫生这一块,从上到下几乎没人明白。比如去年哈尔滨那场鼠疫,全赖伍连德教授一手挽回,才将一场大祸消弭。这是幸运的,但我们不能每次都依赖这种幸运,必须要建起一套健全的体系。什么叫体系?就是不依赖某个特定的人,任何人按照规矩,都能把事情做好。”

颜福庆一说起这个话题,便滔滔不绝。听完解释,姚英子脑中灵光一现:“我是学妇产科的,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把上海周边的稳婆聚拢过来,搞一个短期班,培训一下基本的消毒常识——这是不是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

“不错,公共卫生的重点,不在治疗个别疑难杂症,而在普遍地提高保健意识。哪怕只是一个小改进,普及到整个社会层面,带来的效益也是惊人的。你能想到这一点,殊为难得。”颜福庆对这个想法大为赞赏,“那么,你这个培训进展到哪一步了?成效如何?”

姚英子脸红,她只是刚有个想法,八字还没一撇。不过她转念一想,发现这其实是个机会,便大着胆子道:“我正在筹备,很多想法尚不成熟。您能不能留个通信地址?以后我有什么困惑,可以随时请教。”

颜福庆摸出一管钢笔,掏出一张淡绿色名片,在背后写了一行字。她接过名片,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那股碘酊味还在,闻起来很舒心。

“上海到长沙的邮路不太稳妥,你就送来思颜堂这里,会有专人统一送到我那里的。”颜医生解释说。姚英子奇道:“原来您在上海,就住在这里呀?”

颜福庆哈哈大笑,让开一个身位。姚英子看到,楼前那一面铜质铭牌上,写着“纪念颜永京先生”几个汉字和英文。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