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苏东坡传原版 > 第八章 杭州城里的无事忙(第1页)

第八章 杭州城里的无事忙(第1页)

第八章 杭州城里的“无事忙”

一 苏判官瞎点鸳鸯谱

熙宁六年八月间,杭州府一年一度的大事件——钱塘江潮又要来了。

钱塘江是个喇叭口,外宽内窄,每到月圆潮涨之时,海潮直逼内陆,激**汹涌惊心动魄。大约早在春秋时代,江边观潮就是当地百姓一大乐事。又有传说,早年江中有一个罗刹水怪经常出来害人,后来被术士杀了,想不到罗刹鬼死后化为暗礁,横十丈,纵十里,船只到此往往触礁倾覆,船户们给这暗礁取了个名字叫“罗刹石”。占据两浙十三州的吴越王钱鏐做了一个梦,有人告诉他:“罗刹石”在江中作恶是海龙王在背后撑腰,钱塘大潮也是海龙王作崇,钱鏐大怒,就在八月十五潮起之时于岸边布置勇士三千人,各带强弓劲弩,等潮头一来就乱箭齐射!一顿箭雨将潮头射退,从此海龙王怕了钱鏐,钱塘江潮的威力比早前减去三分,“罗刹石”也露出水面,渐渐与陆地连为一片,不敢再害人了。

自从大宋平了吴越国,一百年来再没有健儿拿着弓箭去射潮头,在钱塘江作崇的龙王没了管束,钱塘江潮汹涌一年胜似一年。杭州人表面斯文,内心勇猛,眼看没有了射潮头的战士,就有人召集那些十五六岁的男童,个个精熟水性,每到大潮来时这些孩子就驾小船、举红旗直入江潮,穿梭风浪鼓勇弄潮,岸上官绅百姓齐声欢呼,待“弄潮儿”上岸后就地发给赏钱,一次弄潮所得够这一家人一年吃用。

由于踏浪弄潮新奇刺激、赏赐丰厚,贫家少年趋之若鹜,甚至有富户豪绅专门豢养“弄潮儿”,每到大潮之时就命这些孩子到水里争奇弄巧,为主家博一个彩头。可钱塘大潮是“龙王作崇”,凶猛异常,每年都有“弄潮儿”淹死江中,朝廷严令禁止此事。然而杭州人胆子大,不顾朝廷禁令,每年暗中发赏引人弄潮,于是年年有人不顾朝廷禁令入江弄潮,虽死不悔。

“弄潮”既已成为民俗,官府也没办法,只能下令官员不准到江边“观潮”,以免助涨“弄潮”之风。从此官府有了新例:拿“公使钱”在凤凰山顶的望海楼设宴,阖府官员凑在一起饮酒观潮。

钱塘大潮在每年八月中旬,日子相差几天。今年的大潮正是八月十八日,于是有美堂盛宴也定在八月十八。这种有趣的事儿苏判官最是热衷,头一天就急得抓耳挠腮,白天吃不香,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早早就到了望海楼。等了好久,众官员才一个个走上楼来,知府陈襄却一直没露面,一问才知,知府手里有公务,怕是赶不上观潮了。

知府不能观潮实在可惜,众人也没办法,互相寒暄之后纷纷立在窗前,面对江水,等着潮头。

又过了好久,隐约听得雷声滚滚由远而近,钱塘江上一条细细的白线飞驰而来,转眼已到楼前,潮头涌起竟有一丈多高!直立江面,吼声如雷,溅玉喷珠,势如奔马,激岸之处卷浪层层,虽然离得远,仍感到脚下震撼,心有余悸。

就在这紧要时候,推官陈亮忽然指着江中叫道:“各位快看!”苏轼忙顺着陈亮手指处看去,只见骇人的江潮中竟有三五面红旗一卷一闪,又有两面巨大的伞盖,一青一紫,每只伞要两三个人才举得起,都在潮水中时隐时现,正是那些不顾生死的“弄潮儿”在江中献技。众人齐声喝彩。

这场大潮足足过了个把时辰,江水中的伞盖红旗渐渐隐去,官员们心境也松懈起来,回到桌旁坐下。钱塘县令周邠笑道:“海龙王的事做完了,该苏判官上场了。”众人听了都是一笑,各取纸笔铺在桌上。这时苏学士心里已经有诗,当场录了下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苏夫子这几句是古今“咏潮”第一诗,没人比得过,众人只剩赞叹而已。仁和县令徐畴在旁笑着说:“我本来也有几句,如今被子瞻这诗压在上头,竟无从落笔了。”

周邠忙说:“你怎么不早说!我们先等你写完再让子瞻写诗也不迟。”

徐畴摇头叹气:“我写完了,他却写出这一首来,我那诗只好撕碎了从窗户扔出去,也没意思。”众人听了都笑做一团。

这时天已黄昏,望海楼上点起灯笼,只听玉珮叮当,娇声燕语,周韶、胡楚、龙靓三人盛妆而来。

这几位花魁到了,望海楼上的气氛立时不同。众官各自上前迎接三美,殷勤款曲。在这些官员面前胡楚、龙靓都是一脸快活的样子,与众人有说有笑,只有周韶一个人在桌角垂首默坐,脸色灰暗,也不说话。

原来周韶的母亲生了重病,情况很不好,这些日子周韶都在母亲床前侍奉,已经不肯出来见客。今天杭州府官员设下一年一度的观潮盛宴,特意招她,去传话的又是推官俞希旦,那是个强横的人,把话说得很硬,周韶不敢不奉承,只好勉强来席前侍酒,虽然鬓插珠玉唇抹胭红,心却不在这里,也实在没有什么意兴,只求凑合了事,赶紧回家。

周韶的心事别人哪里知道,这些人拿“公使钱”召伎陪酒是为了找乐子,也没功夫问人家的心事。见周韶心不在焉,这些人难免扫兴,但他们也知道陈太守对周韶特别看重,不好多说什么。好在还有两美在侧,照样倚红拥翠快活得很,也没人搭理周韶。

偏偏苏学士比其他男人心细,人也和善,早前与周韶见过两三面,就当她是个朋友,见这女孩子一个人闷坐着,就倒了一杯酒捧过来,笑着说:“姑娘也喝一杯吧。”

在这群官员里周韶对苏学士最有好感,见他劝酒不好推辞,就饮了一杯,点头道谢。苏轼见她强颜欢笑,意思还是淡淡的,忍不住又问:“姑娘有心事吗?”

周韶虽有心事,却犯不着对酒席上这些人说,摇摇头:“没什么,只是身上没力气,可能累了吧。”不想多说这些,就换个话题,“知府大人怎么没来?”

听了周韶这一问,苏轼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周韶今天意兴阑珊,原来心里惦记着知府陈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