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惟愿一识苏徐州
一 蝎虎子惹大祸
熙宁十年四月底,苏轼到徐州就任太守。
徐州古称彭城,居于天下要冲,入山东,出河北,下江淮,行两浙,四由之地,五方通衢,山环水绕,城高地险,汉高祖龙兴就在沛县,霸王项羽盘踞彭城扼天下咽喉,后汉三国时刘备得徐州由弱转强,吕布占徐州成枭雄之业,其地实在不可小觑。
现在苏轼到徐州做知府,徐州通判颜复领着官吏出城相迎,刚一进城,隐约闻得烟气呛人,四面八方“叮当”之声不绝于耳。二十七娘就在苏轼耳边埋怨:“什么鬼地方,这么吵闹!”苏轼也不明所以,下车问颜判官:“这是什么声音?”
颜复笑道:“咱徐州人的本事就是打铁,现在城里有大小铁铺八百多家,熔炉一千多座,除了制造农具器械,还有一百多处官号,专门给官军打造刀枪,大人听见的就是这个动静。”
打铁铺子在乡下到处都有,可像徐州这样以冶炼为主业的地方苏轼还头回见到。苏夫子脑子够快,想得也多,就问颜复:“这些铁铺都在城里吗?”
“城里地方狭窄,都是小作坊,最大的几家作坊在城外。”
“城外何处?”
颜复忙说:“徐州治下彭城县有个盘马山,山中自古出铁,山下有个集镇叫‘利国监’,大作坊都集中在这一带,其中兵器作坊三十六处,其余作坊百多处。”
苏轼担心的就是这些打造兵器的作坊,现在听说徐州主要的兵器作坊都集中在城外一处小镇上,更担心了:“利国监驻扎兵马了吗?”
“利国监冶场周边驻军三百人,另外徐州城外戏马台前驻扎禁军一千人,地方有事,这些兵马可以应付。城外还有座牢城营,营中兵马一千五百人。”
“戏马台距利国监多远?”
“四五十里吧。”
四五十里路,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
问明白了一件事,苏轼略想了想又问:“这两年大旱大蝗,徐州遭灾了吗?”
颜判官叹了口气:“这场大旱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是重灾区,徐州也免不了受害,只是咱这一带比其他地方略强些。”
“百姓得赈济了吗?”
“去年打开常平仓赈济过一次,今年正等着太尊到府再做决定。”
苏轼也不多问,到了知府衙门安顿下来,先与众官吏见面,问了府里的公事,又审察刑狱,点算官仓,忙了五天,公事办得差不多了,就换了便衣让颜复陪着在城里城外走走,这一趟去了三个地方:利国监、戏马台、牢城营。
果然像颜判官说的,徐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民性强悍好斗,又有打铁的手艺,利国监是个大镇子,镇上大小几百家铁铺锄耙镰刀、兵刃铠甲无所不有。这正是苏轼担心之处:“如此要害之地仅有三百兵马,万一有大股贼人闯进来,立刻就能夺取用不尽的刀枪旗甲,由此直扑徐州,戏马台军营却仅一千兵力,真是可怕。”
苏轼的考虑极有道理,颜复忙说:“还是太尊想得周到。”
苏轼又想了想:“我看牢城营里羁押囚犯甚多,做得都是苦役,伙食又差,大概病人不少。可问了管营,却说牢城营里没有医生,囚犯生病也没人管,这怎么行?我想给司理院递个文书,请他们通令各县,每县选差人一名、郎中一名到牢城营照看犯人,费用由各县分摊,你看怎么样?”
牢城营归司理院管,跟地方上没关系。让各县拿钱请医生给牢城营的犯人治病,这种事县官们肯定不乐意。司理院自成一家,牢城营的事知府插不上手,只能和上头“商量”,估计也不会有结果。
颜判官是个老吏,知道办这事的难处,在苏知府面前不好意思实话实说,只应付了一句:“大人这个主意好。”
这时苏轼又想起一事:“我看冶炼作坊里都用木炭,这东西火力不够吧?”
这些事颜复没想过,老实答道:“这个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