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南宋古迹考》。
(211) 《乾淳起居注》。
(212) 《南宋古迹考》。
(213) 同上。
(214) 《哲匠录》,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15) 刘敦桢:《苏州古建筑调查记》,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216) 同上。
(217) 同上。
(218) 光绪《苏州府志》卷四十四。
(219) 陈仲箎:《宋永思陵之初步研究》。
(220) 同上。
(221) 陈仲箎:《宋永思陵之初步研究》。
(222)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23) 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辽观音阁山门考》,《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
(224) 见莫宗江《榆次永寿寺雨华宫》,《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二期。——陈明达注
(225)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26) 见杜仙洲《义县奉国寺调查报告》,《文物》1961年第2期。——陈明达注
(227) 伊东忠太调查。
(228) 见《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二期,《梁思成文集》(二)。——陈明达注
(229)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30) 现已发现此殿建于金大会十五年(1137年)。——陈明达注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现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1143年),亦用此种结构。——陈明达注
(232)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33) 1978年摩尼殿大修时于阑额斗拱等构件上多处发现有皇祐四年(1052年)题记,证明建于此年。——陈明达注
(234) 梁思成、林徽因:《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
(235) 鱼沼飞梁可惜在“文革”前被拆除,而用汉白玉新作了一个仿制品。——杨鸿勋注
(236) 梁思成:《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四期。
(237) 见《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0期祁英涛《河北新城开善寺大殿》。——陈明达注
(238) 刘敦桢测绘,未刊稿。
(239)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40)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41) 见陈明达《应县木塔》,文物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陈明达注
(242)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43)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44) 同上。
(245)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
(246)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47)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
(248)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49)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