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职场沟通的属性陷阱:是否存在真正理性的沟通
第一节沟通即暴力:沟通的非愉快本质
陷阱1:沟通可以是平和的、冷静的。
开门见山,提个问题:沟通是什么?或者人在什么时候需要沟通?
不出意外的话,你会回答: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需要沟通,以期解决问题。
那么,再一次提问:当人们感受到问题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而它的发生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什么影响?
这一次,相信你不会迅速给出答案。而这一片刻的犹豫本身,其实就是答案。
现在,我们就揭晓这个答案: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人们会感到不快,而这种不快,会导致沟通不畅乃至沟通失败。
换言之,沟通的必要性,或者说沟通的性质本身,便注定了它的成功不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理由很简单,因为沟通的本质就是两个字:暴力。
没错,但凡沟通,均是暴力。剩下的,无非是暴力的深度、广度、杀伤度的差别而已。
之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和职场生涯中如此需要沟通,而我们的沟通又如此艰难,其原因就在这里——问题不断地发生,让我们不断地感觉到沟通的必要;问题会导致我们不快,会让我们有情绪;情绪与暴力是孪生兄弟,有情绪的地方,必然有暴力;情绪具有传染性,还会传导给对方,从而刺激对方的情绪,让这种暴力升级;不断升级的暴力,会让绝大多数沟通失败,或不欢而散,或激发更深刻、更激烈的矛盾——恶语相加乃至拳脚相向。这还算好的,更糟糕的情况是,还会让当事双方以及所有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人士从此结下梁子,留下更多、更远、更深刻的后患。
这就是大多数沟通的现状。
只要足够诚实,相信你就不会反驳我的这个结论。
沟通极其艰难,正因如此,沟通也极其重要。
这方面的高手,都是顶级的能人、不世出的天才。
往大了说,他们可以摆平战争,从战火边缘挽救无数生命;往小了说,他们可以化解恩仇,避免许多人际关系中潜伏的悲剧。
说到这儿,想起一个词,叫“话事人”。
相信所有喜欢香港警匪片的人都知道这个词的意思,说的是江湖中人处理矛盾的方式。不同帮派之间发生严重的利益冲突、剑拔弩张之时,若要做最后的努力,便会请一个真正的江湖大佬,亦即冲突双方都认可其权威的重量级人士出面,来摆平紧张的局势,化解危机于无形。
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应对沟通中暴力因素的做法:找一个中间人做解压垫、缓冲阀,而且这个中间人还得双方都服气、都认可才行。
在黑道中,这个人叫“话事人”;在日常生活中,这个人叫“调解人”。只有他们,才是化解暴力的最后希望。
问题在于,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绝大多数沟通中的暴力因素都到不了“请中间人调解”的程度,所以绝大多数沟通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可想而知。
这是一个真正的死结,也是困扰绝大多数人最大的心病。
有人可能不服气,会这样说:谁说有情绪便必然有暴力?人是理性的生物,为什么不可以主动控制情绪,让沟通在完全和平,甚至友好的氛围中进行呢?
好问题。这个问题需要好好回答一下。
之所以有人认为,“友好”或至少“平静”“冷静”的沟通有可能存在,沟通未必与“暴力”画等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固执地认为,“情绪”这个东西是可控的。只要能够降服“情绪”这个怪兽,就能够成功驾驭沟通,达到沟通的目的。
好的,让我们冷静、理智地分析一下这个事情。
首先,情绪是否可控?答案是肯定的。情绪确实可控。问题在于,可控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情绪能够可控到什么程度?
显然,可控不意味着“消灭”。换言之,只要你有了情绪,即便它可以被理性控制,却一定不可能归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