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π介子被发现。
1947年K介子被发现,举止怪异。
1949年费曼、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创造了成功的量子电动力学(QED)。
1952年玻姆详述导波诠释。
1956年电中微子最终被发现。
1956年吴健雄发现弱场在手性上是不对称的(并因此得出了弱超荷)。
1957年埃弗莱特提出多世界诠释。
1961年维格纳提出意识可以引起波函数坍缩。
1962年μ中微子被发现。
1964年约翰·斯图尔特·贝尔提出一种验证EPR佯谬的方法。
1964年盖尔曼概述了量子色动力学(QCD),引入了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
1964年谢尔顿·格拉肖提出粲夸克,原因很明显。
1964年布绕特、恩格勒和希格斯提出一种新场来解释质量。
1968年上夸克、下夸克和奇夸克被发现。
1968年温伯格、萨拉姆和格拉肖完成了电弱理论。
1971年哈菲尔、基廷与“钟先生”验证相对论。
1973年小林诚提出顶夸克和底夸克。
1973年Z玻色子被发现。
1974年粲夸克被发现。
1974年τ子被发现。
1974年τ中微子被发现。
1977年底夸克被发现。
1982年阿兰·阿斯佩成功做了贝尔实验,证明经典物理无法解释纠缠。
1983年W+玻色子和W-玻色子被发现。
1986年约翰·克拉默提出交易诠释。
1993年佩雷斯、伍斯特和贝内特提出量子隐形传态。
1994年外村彰做了单电子双缝实验,确凿无疑地证明粒子与自身发生干涉。
1995年顶夸克被发现。
1998年大型强子对撞机开始建造。
1999年金允浩建造了第一个延迟选择量子擦除实验,清晰地表明了时间后退量子纠缠。大概是给1986年的克拉默发送了信息。
2005年伊夫·库德给出了一些证据,也许可以证实德布罗意-玻姆诠释。
2008年大型强子对撞机首次启动。
2012年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
2014年阿龙·奥康奈尔首次让经典物体处于量子叠加态。
2015年托马斯·玻尔可能推翻了德布罗意-玻姆诠释。
2017年潘建伟实现了破纪录的量子隐形传态。2017年大卫·利兹偶然使细菌与一束激光纠缠。
2018年迈克尔·范纳创造了量子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