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向内向外在哪一篇 >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选译10(第4页)

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选译10(第4页)

他,沉默者,却站在呼吸间歇的瞬间。

啊,这永远张开的手,怎能在夜里合攥。

明天命运又来找它,天天让它伸出:

明亮,困苦,无穷无尽地承受摧残。

一个旁观者却最后惊讶地理解还称赞

它长久的持续。只是歌唱者能陈述。

只是神性者能听见。

贫穷与困苦,在里尔克的诗歌和散文里常常读到。在《祈祷书》《图像书》《布里格随笔》以及后期某些作品中有些篇章和段落不仅描述,而且有时还赞颂贫苦。里尔克观看他那时代的社会,金钱统治一切,产生许多罪恶,因而对于贫穷和困苦有些圣洁之感。所以他说,歌唱者能为贫困代言,有神性的人能听到歌唱。

下卷第25首

听,你已经听到最初的耙子

在工作;早春强硬的地上

在屏息无声的寂静里

又有人的节拍。你好像从未品尝

即将到来的时日。那如此常常

已经来过的如今回来,又像是

新鲜的事物。永远在盼望,

你从来拿不到它。它却拿到了你。

甚至经冬橡树的枯叶

傍晚显出一种未来的褐色。

微风时常传送一个信号。

灌木丛发黑。可是成堆的肥料

堆积在洼地上是更饱满的黑色。

每个时辰走过去,变得更年少。

这首诗直接描述作者在初春时的感受。春天每年都会来,但是每次春天到来,人们都觉得新鲜,好像过去不曾来过。橡树的树叶没有完全凋落,但已有褐色的嫩芽。这里以及第四节的前两行都是用颜色形容初春的景色。最后一行的“时辰”是比拟为一个女性,她走过去,不是变老,而是变得更年轻。

作者原注:这首诗是“上卷第21首学童们短小的春歌的对歌”。

1991年10月译 11月誊抄

(1)圣陵(to)建于1278年至1283年。

(2)雷渥那德·达·芬奇(LeonarddaVinci,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刻家兼建筑家。《蒙娜·丽莎》(MonaLisa)是他的名作。

(3)卡尔巴西奥(Carpaccio,1455-1526)意大利著名画家。——译者注。今译卡尔帕乔。

(4)魏尔伦(PaulVerlaine,1844-1896),法国著名象征派诗人。——译者注

(5)指耶麦(FrancisGammes,1868-1938),法国诗人和小说家。——译者注。今译雅姆。

(6)此诗及以下九首诗,据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10月版《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第1册(上)编入。其中《豹》(Pietà)《一个妇女的命运》《啊,朋友们,这并不是新鲜……》《奥尔弗斯》《啊,诗人,你说,你做什么……》六首曾在1936年12月《新诗》第1卷第3期“里尔克逝世十周年特辑”中发表。

(7)此诗发表于1932年11月《沉钟》半月刊第15期,收进《外国现代派作品选》时译文做了修改,现据此编入。

(8)在西方雕刻绘画中表现耶稣死后他的母亲马利亚十分悲痛的情景,叫作Pietà(意大利语,有悲悯、虔诚的含义)。这类作品中有时除马利亚和已死的耶稣外,还有其他的人,其中最常见的是马利亚·马格达雷娜(中文《新约》译为“抹大拉的马利亚”)。这首诗写的是马利亚·马格达雷娜对耶稣的热爱。——译者注

(9)此诗选自《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上卷第9首,下一首《纵使这世界转变……》选自上卷第19首。这两首本应编入后面《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选译)中,但发表时译者未加阐释,而后面的选译每首诗之后都加了一段解释。由于体例不一致,所以这两首仍按发表时的原样编排。

奥尔弗斯(Orpheus)是古希腊传说中的歌手,他的歌唱和琴声能感化木石禽兽。阴间的女神也被他的音乐感动,允许他死去的妻子重返人世,但约定在回到人世的途中,奥尔弗斯不许回顾他的妻子。奥尔弗斯没有遵守诺言,半路上回头看了看他的妻子,因此他的妻子被护送他们的使者又带到阴间去了。——译者注

(10)这组十四行诗据《世界文学》1992年第1期原载编入。每一首诗后面的解释系译者所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