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跃民达成合作的第二天,林文鼎的心彻底定了下来。
资金和背景,这两个最大的难题,被他用一场酒局,一张大饼,就给完美地解决了。
他知道,赵跃民这种大院子弟,最不缺的就是钱和关系,最缺的,就是一个能带他找到刺激和财富门路的人。
而自己,就是那个人。
接下来的日子,林文鼎仿佛又变回了那个“安分守己”的学徒工。
他每天按时上下班,领着他的“卧龙凤雏”二人组,不紧不慢地,在小仓库里,对那一百多台旧缝纫机,进行着最后的清理和登记。
陈石头依旧每天像头勤劳的黄牛,负责最重的体力活。
马驰则彻底沉浸在了叶擎留下的那本笔记和图纸的海洋里,除了完成林文鼎交代的登记任务,他所有的时间,都在废寝忘食地研究那些超越时代的设计。
而林文鼎,则在耐心等待。
等待厂里那个“技术鉴定小组”,正式进场。
根据王大海透露的消息,这个小组,才是决定这批机器最终命运,也是他们计划中最关键的一道关卡。
……
一个星期后。
该来的,终于来了。
这天上午,李爱国点头哈腰地,领着三个人,走进了三车间。
为首的,是一个头发花白,戴着深度近视眼镜,表情严肃刻板的老头。
他叫孙正德,是厂里的总工程师,也是这次技术鉴定小组的组长。
在红星棉纺厂,孙正德是泰山北斗级的技术权威,出了名的油盐不进,铁面无私。
他身后跟着的,是两个看起来精明干练的中年技术员,显然是他最得力的干将。
“孙总工,您看,这就是我们车间准备报废处理的那批旧机器,都在这儿了。”
李爱国指着林文鼎他们那个小仓库,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
孙正德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扶了扶眼镜,首接迈步走了进去。
当他看到仓库里,那一百多台虽然陈旧、但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缝纫机时,那张刻板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诧异。
“这些……都是你们清理的?”他回头,看了一眼李爱国。
“是是是!”李爱国连忙邀功,“是我让车间的林文鼎,带着两个学徒工,专门成立了个小组负责的!这不,小林,快过来,见过孙总工!”
林文鼎立刻上前,脸上挂着最憨厚老实的笑容。
“孙总工您好,我是处理小组的组长,林文鼎。”
孙正德只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连正眼都没看他一眼。
他径首走到一台机器前,戴上白手套,用一种极其专业的手法,开始对机器进行检查。
他先是看了看机身上的铭牌,又转了转飞轮,听了听里面的声音,最后,甚至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手电,凑近了去观察机头内部齿轮的磨损情况。
整个过程,一丝不苟,神情专注得,像是在解剖一件精密的艺术品。
林文鼎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孙正德检查完一台,又走向另一台。
他看得极慢,极仔细。
他身后的两个技术员,则拿着本子和表格,飞快地记录着。
“71年产,‘飞人’牌JB1-1型,机体有明显锈损,主轴晃动超过三毫米,符合报废标准。”
“73年产,‘蝴蝶’牌JH8-1型,超过设计使用年限,核心零件磨损严重,符合报废标准。”
“70年产……”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