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无弹窗笔趣阁 > 第417章 法兰西民族的顽疾(第2页)

第417章 法兰西民族的顽疾(第2页)

我没有打开技术文档。

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枚铜制徽章??那是西郊居民自发制作的“光明守护者”纪念章,背面刻着一句法语:“Lalumièreappartientàtous。”(光属于所有人。)

“诸位,”我开口,声音平稳,“你们讨论的,是电流的频率、电压的等级、输电的距离。而我想谈的,是一个小女孩的名字:克莱尔?杜邦,八岁,住在巴黎十九区一条叫‘暗巷’的小街上??因为过去从未有过路灯。”

台下有人皱眉,记者席传来轻微骚动。

“去年冬天,她每晚都要走过三百二十七步,去邻居家借煤油灯写作业。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她摔倒了,额头撞在铁门上,缝了六针。医生说,如果当时有光,这场伤本可避免。”

我停顿,让这句话沉淀。

“今年三月,我们在她家门口装了一盏灯。它靠地下潮汐发电,功率只有二十瓦,不够点亮一间工厂,但足够照亮一页课本。上周,她寄给我一张画:黄色的圆圈挂在黑色纸上,下面写着‘我的太阳’。”

我举起那张画。投影仪尚未普及,但我坚持带来了手绘幻灯片。灯光映出稚嫩笔触,全场寂静。

“你们要建立的标准,能否容纳这样的光?还是说,在你们的图表里,这盏灯连一个像素都不值?”

一名德国代表冷冷插话:“托马斯先生,情感不能替代工程学。我们需要的是可复制、可扩展、可盈利的系统。”

“盈利?”我反问,“所以当一个孩子因黑暗受伤,是因为她的痛苦不够‘可盈利’,所以不值得被计算进成本?”

我走向投影架,展开一幅地图:巴黎地下电缆网络图,密如蛛网,全部标注为红色短线,连接着数百个小型节点。

“这是我们的系统。无中心,抗摧毁,每一段都能独立运行。洪水来时,它活着;战争爆发,它仍能亮。而你们的高压电网?一根主干断裂,整座城市瘫痪。1883年纽约大停电死了多少人?你们记得吗?”

无人作答。

“我们不反对交流电。”我语气放缓,“我们反对的是,将一种技术变成枷锁,再以‘进步’之名强加于人。真正的标准,应允许多样性存在。就像语言,英语不必消灭法语,普通话无需取代粤语。电力也应如此??城市有权选择自己的心跳节奏。”

最后,我取出那份“光明指数”草案复印件,当众撕成两半,轻轻放在主席台前的桌上。

“请收下这份空白。因为它才是真实的??当你们用数字抹杀人声时,文明就已经熄灭了。”

离场时,身后响起掌声。不多,但坚定。意大利代表起身致意,瑞典工程师递来名片,说“哥德堡愿试点你的系统”。就连一向冷漠的英国委员,也低声说了句:“你说的那个女孩……她的画,我很喜欢。”

回程火车上,于莉枫翻阅新闻简报:“《泰晤士报》称你为‘诗意的反抗者’,《法兰克福汇报》则警告‘技术民族主义抬头’。有趣的是,莫斯科《消息报》全文转载你的演讲,标题改为《无产者的电流》。”

我倚窗而望,阿尔卑斯山白雪皑皑。

“他们终究怕的,是失控。”我说。

“可我们也没赢。”她提醒,“标准委员会最终通过了‘推荐采用高压交流为主干’的决议,只是加了一句‘鼓励地方创新补充’。”

“一句就够了。”我微笑,“法律的文字常如藤蔓,看似柔弱,却能绞碎高墙。今天他们写下‘鼓励’,明天我们就要求兑现。”

回到巴黎,新的挑战已等候多时。

冬季将至,用电负荷激增。潮汐电站虽经加固,但仍需补充能源。我们开始试验风力辅助发电,在蒙马特高地竖起几座小型垂直轴风机,外形如螺旋雕塑,被市民称为“风之诗”。同时,与玻璃工坊合作开发光伏涂层,尝试将阳光转化为微电流,储存在陶瓷电池中??技术尚不成熟,但已有路灯能在晴日自持八小时。

更大的突破来自民间。

一位退休邮差送来自己改装的“人力发电机”:脚踏车轮带动直流电机,可供一户人家照明两小时。他说:“我送了一辈子信,如今想为自己发一次电。”我们立刻量产改良版,命名为“信使之光”,分发给无力负担电费的家庭。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纽约的消息传来??尼亚加拉水电站即将并网,号称“照亮百英里”。报纸欢呼“交流电时代降临”,马斯生残余势力趁机鼓噪,称“巴黎若不接轨,将沦为电气孤岛”。

我未急于回应。

而是邀请特斯拉本人写信。尽管理念不同,但我始终敬重这位天才。我在信中写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