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汉风烈烈起南洋篱笆好文学 > 第914章 火烧莫斯科(第2页)

第914章 火烧莫斯科(第2页)

亚历山大一世还是有些水平的,就以征俄军对水运的依赖程度,下诺夫哥罗德就是最完美的后勤辎重总站,不能占领下诺夫哥罗德,进攻莫斯科就是一句空话。

只可惜,亚历山大一世看出了下诺夫哥罗德的重要,却没看出沙俄的虚弱。

库图佐夫为什么要坚壁清野,还准备把莫斯科都烧了,就是因为俄军打不过征俄军啊!

俄军要能打得过,哪怕就是军备和战力差距没那么大,在察里津(斯大林格勒)决战不是更好吗?

至少察里津周围全是棱堡和工事,不比完全就是一座交通枢纽城市的下诺夫哥罗德好?

亚历山大的问题就是看不透这个,或者说心里面不愿意承认。

伏尔加河在下诺夫哥罗德这里画了一个几字形的弯,这一片包括下诺夫哥罗德在内有四个大中型城市。

其中下诺夫哥罗德在几字这一撇上。

几字一横这里是博尔城。

竖弯钩这里则是平行存在的伊德里察和塔约日内两城。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举国之力调集了五个大兵团。

其中巴尔干兵团由原本库图佐夫兵团改编而来,足足七万人,为了安抚军心,沙皇以库图佐夫的副手米哈伊尔。巴克莱上将为指挥官。

圣彼得堡军团由汉斯。卡尔。冯。迪比奇元帅率领,兵力为三万人。

君士坦丁。帕夫洛维奇元帅率领君士坦丁近卫军团,兵力为五万人。

阿拉科奇耶夫上将率领乌克兰军团,兵力为三万七千人,但其中包括大量民兵。

尼古拉。卡门斯基中将率领伏尔加兵团,兵力为两万人。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亲自率领包括皇帝禁卫军在内的中央兵团,总兵力十二万人。

此外还有附近城市的民兵,大大小小也有三四万人。

也就是说,整个下诺夫哥罗德可以动用兵力是肯定超过三十五万的,具体能有多少,以沙皇罗斯帝国腐朽和僵化的军事体制,沙皇本人也不知道。

而大虞征俄军这边,莫公棱亲自率领中军七万,陈金川率领北路突击兵团四万,莫重均(米歇尔。内伊)率领三万骑兵,董金凤率领一万五千守住大军的辎重后勤营地。

总兵力十五万上下,看着只有俄军的一半不到,但基本都是战兵,民夫什么的基本都不算在内。

8月12日,战斗首先在几字一横的博尔城开始,征俄军拿下来这里就能从左右两个方面随意选择进攻目标。

俄军则把七万人的巴尔干军团顶在这里,博尔城位于正北,靠山面水,左侧森林被砍伐一空,一览无余,从这里进攻将不可避免的被炮火集中猛轰。

但没有办法,这是必须要闯过的一道关。

在陈金川的指挥下,双方在这里从8月12日,一直打到了8月17日,五天中征俄军始终难以前进,外围阵地都没有攻克多少。

但这就是陈金川要达到的目的。

8月18日凌晨,见麻痹俄军已经差不多了,陈金川抽调三千精锐,以悍将杨芳为指挥,包括韩再白,王锡朋、葛云飞、陈玉堂、董光甲、向荣等最骁勇的校级军官都在其中,趁着黑夜向博尔城摸去。

此时伸手不见五指,突袭部队口中衔着石块以防意外出声,后面人拽着前面人衣角,完全凭借感觉往前摸去。

等到达俄军外围阵地之后,借着俄军的火光,方才确定进攻方向,杨芳又从攻击队中选出三百精锐,只带长匕首和左轮枪前去摸掉岗哨。

此时俄军经过五天血战还是比较疲惫的,最关键的是,守卫博尔城的巴尔干军团其实已经被大虞打出阴影来了。

他们就是库图佐夫指挥的那支俄军主力,经历了基罗瓦镇、察里津两次大战后,深知大虞征俄军的战斗力。

且作为战败者,特别是主帅库图佐夫不受沙皇待见后,全军上下都有些惶恐不安,心里也憋着不少怨气。

是以当喊杀声响起,杨芳的征俄军冲进城内大砍大杀的时候,大量士兵不是抵抗,而是选择赶紧跑路。

打得赢,打不赢,他们都没好处,何必拼命呢。

局面一直到米哈伊尔。巴克莱上将亲自出来稳定军心,城内俄军才停止了混乱。

巴克莱上将虽然看不出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从交火的烈度敏锐发现这是一次突袭。

于是他赶紧下令炮兵对着城外猛轰,切断大虞跟进部队的脚步,又下令城内俄军全部归营,没有营地也要进屋,凡是在城中乱跑的全部按敌军处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