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转身望去,只见雷达阵列最中央那根主桅杆竟开始缓缓弯曲,如同被无形之手揉捏的蜡条。它的顶端裂开一道缝隙,从中渗出淡金色液体,滴落在地时发出清脆铃音,随即化作微小光点升腾而起。
她屏住呼吸靠近,发现那些光点并非随机飘散,而是按照特定节奏聚合、分离,形成短暂的文字:
**你听到了吗?**
她点头:“我听见了。”
光点重组,新的句子浮现:
**她们还在等你开门。**
“谁?”她追问,“到底谁在等?”
这一次,光点不再组成文字,而是凝聚成一个熟悉的轮廓??小女孩的模样,扎着歪歪扭扭的羊角辫,左耳缺了一小块,是小雨五岁时被野猫抓伤留下的疤痕。
可下一秒,那光影突然扭曲,面部拉长,眼神变得空洞,口中传出多个声音叠加的低语:
【林晚……救我们……我们不想成为锚……】
“锚?”她心头一紧。
就在这时,通讯器响起急促警报。是科研联盟总部发来的加密讯息:南极信号再次更新,第四条信息破译完成。
内容只有两句话:
【“归航行动”造成记忆溢出效应。部分回归者体内检测到“他者意识”寄生痕迹。请立即终止一切共感仪式。】
【原始信标已被污染。切勿再用铜哨召唤。】
林晚浑身发冷。她立刻调取最新医学报告,发现所谓“寄生痕迹”,实为一种新型神经共生体??它们不破坏宿主大脑,反而增强情感共鸣能力,但会悄然改写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已有三位回归者在接受访谈时坚称:“我不是原来的我,我是许多人的集合。”
更可怕的是,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曾在“心屿”停留超过七十二小时。
她终于明白那句“替活着的人承担代价”的含义。
有些人归来,是为了让别人能继续活下去;而有些人留下,则是为了防止不该回来的东西,混迹其中。
当天夜里,林晚召集本地共感教师团队,秘密启动“静默协议”:暂停所有集体冥想课程,拆除校园内的共振装置,严禁学生使用仿制铜哨。她亲自监督每一项执行过程,甚至亲手砸碎了礼堂中央那座象征“重逢”的玻璃雕塑。
然而,就在她准备销毁最后一台音频增幅器时,一个小女孩悄悄走到她身边,递上一幅画。
画上是林晚站在井边,手中捧着一朵发光的樱花,身后站着无数模糊人影。而在天空角落,有一行稚嫩字体写着:
“老师,你说心跳是最响的声音。可有时候,寂静才是最大的呼救。”
林晚怔住。这孩子才八岁,从未参加过高级共感训练,怎么可能知道这些概念?
她蹲下身,轻声问:“这画……是你梦见的吗?”
女孩摇头:“不是梦。是刚才,有个穿蓝裙子的阿姨站在我床头,让我一定要画给你看。她说,‘如果林晚不肯吹哨,世界就会忘记关门的意义。’”
林晚呼吸一滞。
蓝裙子??那是沈知微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的装束。
她连夜赶回那口奇迹之井。月光洒在水面,樱瓣静静漂浮,一如往昔。但她这次没有伸手触碰,而是从怀中取出一枚全新的铜哨??不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捐赠品,而是她幼年时爷爷亲手打磨的那一枚,哨身刻着“陈”字暗纹。
“如果你真要我开门,”她对着井水说,“那就让我看清门后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