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镇南府府主楚君山,阿浪表情略有一丝不屑。
“呵呵,臭小子,不是为叔看不起你,你实在太过简单了…”看出阿浪脸色中不屑,秦如风一脸无奈地摇了摇头。
“有话直说,莫要故作深沉,本大仙不喜欢!”无视秦如风无奈神色,阿浪一脸不耐烦摆了摆手。
“臭小子,还记得为叔当日之言么?”略做试探,秦如风一脸玩味看向满脸不耐烦的阿浪。
“当日之言?什么当日?如风城之言么?”略做回忆,阿浪试探性问了秦如风一句。
“呵呵。。。。。。
春分之后的第七个黄昏,林晚坐在教室外的老槐树下,手里捏着一支炭笔,在泛黄的练习本上勾画某种频率波形图。孩子们已经放学,操场上只剩几个低年级的学生追逐着纸折的飞鸟,笑声像风铃般穿过断墙残垣。她没有阻止他们??这所学校曾因一场记忆风暴而崩塌,如今每一块砖石都浸透了共感数据,连尘埃都在低语过往。
她的目光落在波形图中央那个突兀的峰值上。那是“归航行动”成功后第三十六小时,全球哨音共振达到顶峰时录下的信号残迹。按理说,所有能量应在那一刻释放完毕,心屿与现实之间的通道也会随之闭合。可这道波峰却显示出一种反常的回流现象:仿佛有东西,不是从岛上归来,而是**逆向进入**了那片记忆之域。
她皱眉思索时,脚边的小收音机忽然自行启动。是那台老旧型号,电池早已报废,理论上不可能工作。但此刻,扬声器里正传出一段断续的童谣:
>“月亮船,摇啊摇,
>载着梦,过海桥。
>若你听见铜哨响,
>记得回头望一望……”
调频旋钮自动转动,杂音中浮现出另一个声音??不属于任何已知回归者,也不在研究院的档案库里。那是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带着南方口音,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
【T-29年冬,我自愿留下。不是无法归来,而是必须守门。】
林晚猛地抓起收音机,指尖触到金属外壳的一瞬,一股刺骨寒意直冲脑髓。眼前景象骤然扭曲:她看见一座倒悬的城市悬浮于云层之上,街道由光编织而成,行人皆无面容,只在胸口燃烧一团蓝色火焰。城市中心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钟楼,指针逆时针旋转,每一格跳动都伴随着一声遥远的叹息。
【他们称它为“心屿”,】那声音继续说道,【但真正的名字叫“忆冢”??埋葬未竟之愿的坟场。你们打通了生者的思念之路,却忘了问一句:是谁在另一端维持边界?】
画面切换。她看到沈知微、陈九和小雨站在樱花林深处,并非如她所见那般安然离去,而是被一道透明屏障阻隔在外。他们的嘴唇开合,却没有声音传出。小雨用手在空中写字,字迹浮现又消散,最终拼出三个字:
**别关灯。**
“什么灯?”林晚喃喃自语,冷汗顺着脊背滑落。
收音机“啪”地一声熄灭,恢复死寂。她低头看向手中的练习本,发现原本绘制的波形图竟已被一层细密墨迹覆盖,变成了一幅地图??精确标注出地球上十三处地下共鸣节点的位置,其中一处就在她脚下,正是春晖学堂旧址的地基之下。
当晚,林晚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共感工程手札?补遗卷》,这是沈知微失踪前留下的最后一份私人笔记。书页间夹着一张从未见过的照片:一群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站在南极冰层下的洞穴中,背景是一面刻满符号的石壁。照片边缘用红笔圈出了一个人影??那个背对着镜头的女人,手腕上戴着一只银镯,花纹与她在收音机里听到的童谣旋律完全一致。
她在笔记末尾找到了一行潦草字迹:
>“432赫兹不是终点频率,而是‘唤醒阈值’。真正决定能否穿越维度的,是‘执念纯度’。我们以为爱能召回亡者,殊不知,有些灵魂之所以滞留,并非因为被人遗忘,而是……他们在替活着的人承担代价。”
林晚整夜未眠。天刚蒙蒙亮,她便徒步前往小镇北郊的废弃雷达站??那里曾是T-25年第一次共感实验的发射点。锈蚀的天线阵列依旧指向天空,像一群跪拜星辰的信徒。她接入随身携带的便携式解码器,将昨夜录下的童谣输入频谱分析模块。
结果令人窒息。
这段童谣的基频确实是432赫兹,但在其谐波序列中,隐藏着一组嵌套式编码,结构与南极信号惊人相似。更诡异的是,当她把编码转换为坐标系投影,图案竟与“心舟三号”升空前最后传回的影像完美重叠??飞船穿越临界轨道时,背景星空中出现过同样的几何纹路,当时被认为是光学畸变。
而现在她明白:那是**标记**。
有人或某种存在,在宇宙尺度上做了记号,记录下人类首次大规模突破生死界限的瞬间。
她正欲进一步解析,忽然察觉空气中有种微妙变化??气味变了。原本干燥的铁锈味中混入了一丝甜香,像是雨后初绽的栀子花。紧接着,地面轻微震颤,远处传来金属摩擦的呻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