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展示的部分,澳洲这边在拍卖会大约五天前,几乎所有计划参加拍卖的马都会提前到达拍卖会场的待拍厩舍,在这一点上是跟日本不太一样的情况。
此外,澳大利亚也和日本一样,根据卖方牧场的知名度会形成品牌效应,人气牧场和大牧场的参拍马价格往往有偏高的倾向。
——虽然没有北方跟社台那么夸张就是了。
澳大利亚拍卖的另一个特点是,保留价不会提前公布,这是与其他设有保留价的拍卖会的一大区别。
不过据川上所说,在澳洲的拍卖会竞价通常分为“虚价”跟“实价”,有经验的买家往往能够通过场上的节奏很快察觉出卖家所设定的保留价。
例如,保留价是五万澳元的话,并不一定要到五万才真的愿意出手。
台下的卖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把虚推到四万或者四万五千,价格在这里会瞬间僵持,仿佛在说“好了,就从这里开始竞拍吧”。
这就是可以出售的信号。
如果认为这个价格也可以购买,买家一方就会以一千到两千澳元为单位继续往上叫价。
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的特色就是有若干奖金制度来作为种牡马的推广活动,如果在拍卖会上购买某头种牡马的后代并赢得特定比赛,除了奖金外还能获得额外奖励。
作为买家,这是在参加澳洲拍卖会前不得不考虑到的事。
虽然在跟马汉雅的交流中也了解过一部分,但通过川上的介绍还是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
在牧场入口的驻车场下车,拜托工作人员将行李送去房间后,直接开始了对明日拍卖会登场马的观察。
虽然外面的天气已经变得比刚下飞机时更加阴沉了,但厩舍内却依然是看起来相当温馨的环境。
“这里的话,平时是用来举办宴会和婚礼的地方哦。”
“诶?”
“毕竟是澳洲的竞马嘛——”
厩舍内展示的现场比起日本跟欧美显得有些安静,站在各种马房前的厩务员往往只有在买家主动上前询问的时候才会开口,即使有交流也只是维持着恰好能让对方听见的音量。
此外,马房前的特定位置还印有各自牧场独家设计的海报。
某张比着“ok”手势、造型看上去有些眼熟的人与马海报前,长时间聚集起了大量的买家。
不过看到海报上产驹历史成交记录的一栏以后,马上就逃离似的移开了视线。
“那个,川上先生知道这一头马的厩舍在哪么?”
稍微闲逛了一圈后,亮着手机向川上展示了此前浏览拍卖目录时稍微有些在意的某个孩子。
“请让我看一下。啊——原来是她嘛。”
川上的语气一下子变得有些微妙。
“因为是非常有意思的血统,所以怎么也想见识一下。”
“哈哈,没关系没关系!”
不知为何有些熟练地指向了某个方向,川上接着又喃喃自语地了一句——
“毕竟是那头牝马的孩子啊。”
————————————
“【东京6r3岁1胜(泥地1600)】
落马的横山和生骑手肋部、手腕跟脚后跟不同程度负伤,具体伤情不明
骑乘马一间跳赛后检查无异状”
——《n○tkei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