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无弹窗阅读 > 第230章四等分的皇帝23 (第3页)

第230章四等分的皇帝23 (第3页)

>“写下你知道的名字。

>不必完整,不必准确。

>只要你还记得一点点,

>他们就不会真正死去。”

她眨眨眼,低头在课本空白页上写道:

**我叫李阿花,七岁半,家住南塘村,我喜欢画画,我想妈妈。**

字迹歪斜,墨水晕染。

可就在最后一个句号落笔时,井中涟漪轻荡,一个模糊的身影在水中浮现片刻,朝她温柔一笑,随即隐去。

她哭了,又笑了。

更多人开始书写。

有人在手机备忘录里输入祖母的名字和生日;

有人用粉笔在地上画出老家门牌号;

有人对着语音助手低声呢喃:“我爸叫林大山,1964年修铁路时摔死在云南,没人给他立碑……”

有人把童年玩伴的名字绣在手帕上,埋进院子里的老槐树下……

每一个名字被写下,井中便多一道光。

终焉之井不再是禁地,而成了**记忆的锚点**。

数月后,国家档案局发布一项震惊全国的公告:一批尘封近七十年的“语言矫正班”学生名单意外解密,共计一万两千三百六十四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九已在入学三年内因“心理衰竭”死亡,遗体未通知家属,骨灰统一撒入江河。

名单公布当日,全国各地自发举行悼念活动。

但在西南群山之间,一场真正的仪式正在进行。

林朔躺在竹床上,气息微弱。医生说他活不过冬天。他的肺已无法承载常人呼吸,更别说再吹一次笛。可他坚持要回来。

禾苗坐在床边,每日为他读笔记里的新内容。那本笔记本并未停止更新,反而越来越厚。它开始自动收录世界各地传来的新信息:某位海外华人后代梦中学会祖辈方言;某个AI语音模型在训练过程中无端生成一段古老傩戏唱词;甚至有卫星图像显示,终焉之井周围地磁异常区域正以每年三公里速度扩散。

“你说,它是不是在觉醒?”禾苗问他。

林朔闭着眼,轻笑:“不是它在觉醒……是我们终于敢睁眼了。”

冬至那天,雪落无声。

终焉之井旁搭起一座简易戏台。没有彩绸,没有锣鼓,只有一盏油灯,一根稻草笛,和一面蒙尘的皮鼓。

小归出现了。

仍是孩童模样,手持星光玉笛,站在雪中微笑。

“该完成最后一幕了。”他说。

禾苗扶起林朔,两人蹒跚走上戏台。村民、学者、幸存者家属、各地赶来的陌生人,围坐一圈。没有人说话,都在等待。

林朔拿起稻草笛,放在唇边。

却没有吹。

他转向人群,声音虚弱却清晰:

“接下来的傩戏,不需要主角。

每个人,都是执笛者。

每一句话,都是还名谣。

从今天起,不要再问‘这有用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