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民俗从傩戏班子开始无弹窗阅读 > 第229章请戏驱傩都尉出关13(第3页)

第229章请戏驱傩都尉出关13(第3页)

“你们完成了交接。”他说,“现在,轮到他们回家了。”

林朔跪坐井沿,拿起稻草笛,吹响第一声。

不是《还名谣》,也不是任何既定曲调,而是他自己心中流淌而出的旋律??笨拙、颤抖、充满破音,却饱含真心。这是属于普通人的呼唤,不属于英雄,只属于一个愿意记住别人的凡人。

禾苗接过笛子,继续吹奏。然后是第三个声音加入??那个曾在村口吹芦苇哨的小女孩不知何时来到身边,鼓起脸颊,努力跟上节奏。

第四个、第五个……越来越多的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带着自制的笛、哨、铃、鼓,甚至只是拍手跺脚,发出不成调的声响。他们中有老人、孩童、流浪汉、教师、记者、程序员、外卖员……没有人组织,没有人号召,但他们都知道该做什么。

声音越来越大,汇成一片海洋。

井水开始沸腾,一朵巨大的蓝莲花从水中升起,花瓣层层展开,每一瓣上都坐着一个孩子,每人手中握着一支玉笛模样的铅笔,认真地写着什么。

风掠过大地,带走这曲不成调的歌,传向更远的地方。

许多年后,人们在各地发现奇怪现象:

小学课本附录多出一页“被遗忘的同学名录”;

城市地铁广播会在凌晨三点播报一段童声朗读:“我叫李阿花,七岁半,家住南塘村,我喜欢画画,我想妈妈”;

新生儿啼哭录音分析显示,部分婴儿发出的元音组合,竟与某种已消失方言高度吻合;

而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墓园里,清明时节常有人听见细微笛声,若有若无,似在安抚游魂。

最离奇的是,某些患有失忆症的老人,在听到街头艺人吹奏简单民谣后,竟能完整背诵出自己童年住所的门牌号、邻居姓名、甚至三十年前某天早餐吃了什么。

医学界无法解释,只能称之为“记忆共振现象”。

而真正知道真相的人很少。

但在某些深夜,当你路过荒废戏台、老旧校舍、或是偏僻山村的祠堂,也许会听见一声轻笛响起。

那不是幻觉。

那是稻草笛的声音。

它还在吹。

为了那些没能长大的孩子,

为了那些不敢哭泣的母亲,

为了那些被烧毁的照片,

为了那些被剪掉的头像,

为了那些从未被允许说出的“我想你”。

它一直都在吹,

只要还有一个名字未被忘记,

只要还有一滴眼泪未曾干涸,

只要人间尚存一丝不甘于遗忘的念头??

它就不会停下。

风起了。

笛声又响了。

你听,他们在叫你回家。

热门小说推荐

玄天武帝
别碰我的鱼玄天武帝
...
大豪门
不信天上掉馅饼大豪门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