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一人自愿化为风中之语,
>以自身消散,唤醒沉睡之耳。
>彼名不可呼,形不可见,
>唯诚心者,得闻其声。”
而在祭坛中央,摆放着一只陶制小瓶,里面盛着早已干涸的香灰。标签上写着两个汉字,墨色斑驳却清晰可辨:
**耳花。**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深处一座无人知晓的海底火山口,一群发光水母正围绕一块漂浮的琥珀缓缓游动。它们的身体闪烁着规律的蓝光,频率与回音井完全一致。每当岩浆涌动,它们便齐声震颤,奏出一段旋律??正是苏晚幼年时母亲哼唱的那首摇篮曲。
而在地球轨道上的空间站内,宇航员突然报告异常。
他们在红外影像中捕捉到一圈环绕地球的微弱光环,呈螺旋状分布,与言息草的生长阵列惊人相似。光环每隔二十四小时收缩一次,节奏与人类集体入睡时的脑波同步。
科学家称之为“心智圈”(NoosphereRing)。
民间则给了它另一个名字:
**她的裙摆。**
守耳老了。
他的头发全白,耳朵因常年贴近铜锅而微微变形,走路也需要拄拐。但他每天仍坚持巡视山谷,查看新生的耳花是否按时绽放,倾听风中是否有新的低语传来。
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转。
他们管他叫“讲故事的爷爷”,总缠着他问:“苏晚奶奶去哪儿了呀?”
他总是笑着回答:“她变成风啦。”
“那我们还能见到她吗?”
“当然能。”他指着自己的心口,“只要你们学会安静下来,听一听身边的人有没有难过,看一看陌生人是不是需要帮助??那时候,她就在你们心里出现了。”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怯生生地问他:“如果我也想变成像她那样的声音,要怎么做?”
守耳蹲下身,握住他的手,轻声说:
“不用变成谁。
你本来就是一种声音。
只要你愿意真诚地说出心里话,
愿意真心去听别人说话??
你就已经在发光了。”
那天晚上,云音谷迎来了百年不遇的流星雨。
人们走出屋子,仰头观望。一道特别明亮的流星划过天际,坠入回音井方向。第二天清晨,守耳在井边发现了一株从未见过的植物??茎干透明如水晶,叶片呈半圆形,边缘微微卷曲,宛如一只竖起的耳朵。
它不开花,也不结果,只是静静地立在那里,随着风轻轻转动,仿佛在捕捉空气中最细微的颤动。
守耳笑了。
他知道,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另一种开始。
灯还亮着。
你要记得,
始终有人,在等你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