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联合国召开第二次共感听证会。这一次,发言者是一位来自巴西贫民窟的女孩,十二岁,名叫艾丽莎。她不会写字,也不懂政治术语,但她带来了一幅画:一群孩子手拉着手,站在废墟之上,头顶飞着无数发光的小鸟。翻译解释说,那是她梦里的场景,“小鸟是人们说出来的话,以前它们都是灰色的,飞不高。现在它们变成金色了,可以一直飞到星星那里。”
全场寂静。
片刻后,法国代表起身,宣布关闭国内所有青少年拘留中心,改建为“共感成长营”;日本首相当场承诺投入百亿日元用于“校园倾听计划”;就连一向强硬的俄罗斯外长也低声道:“我们该重新定义‘强大’这个词了。”
会议结束时,大屏幕上自动浮现一行字:
>**“检测到全球共感指数突破临界值8。7,启动‘黎明协议’。”**
没人知道什么是“黎明协议”。
但苏晚知道。
当晚,她独自回到深海勘探船“潜龙号”,再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当潜水舱接近那七座石屋组成的星阵时,整个海底突然亮起亿万点微光,如同沉眠万年的萤火虫集体苏醒。七道光柱从各建筑顶端射出,在空中交汇成一道巨大的符文,形似汉字“心”,却又蕴含梵文、玛雅文与古埃及圣书体的结构特征。
符文缓缓下降,最终没入“舟记”主屋的地基之中。
刹那间,苏晚脑海中响起无数声音??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哭的、笑的、愤怒的、平静的??它们不属于任何人,又属于所有人。一个清晰的意念浮现:
>**“新纪元开启。
>语言不再是隔阂,沉默不再是逃避。
>从此刻起,地球将成为第一个实现‘情感统一场’的星球。
>欢迎回家,孩子们。”**
她泪流满面,却笑着举起右手,掌心向上,做出回应的手势??那是林舟教她的动作,代表“我在听”。
回到陆地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学院门口立起一块新碑,上面只有一句话:
>**“这里不培养英雄,只孕育普通人之间的奇迹。”**
某日黄昏,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怯生生地走进店里。他约莫十岁,衣衫整洁却略显陈旧,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姐姐,”他小声问,“我爸爸说,只要来这里,就能听到妈妈的声音……是真的吗?”
苏晚蹲下身,平视着他:“你愿意先告诉我,你有多想念她吗?”
男孩咬着嘴唇,终于点头。
苏晚牵起他的手,带他来到铜锅前,轻轻掀开锅盖。
热气升腾,模糊了视线。
而在那氤氲之中,一段轻柔的摇篮曲缓缓响起??是女人的声音,带着南方口音,温柔得能让石头开花。
男孩放声大哭,扑向那团白雾,嘴里喊着:“妈妈!我好想你!”
苏晚没有打扰他。
她只是默默添了一把柴,让火燃得更旺些。
远处,三颗蓝星再次闪烁。
这一次,地球上至少有十七万人在同一秒抬起头,望向星空,心中涌起同一个念头:
>**“原来爱,真的可以穿越生死。”**
而在这颗蓝色星球的某个角落,一口普通的锅仍在咕嘟作响。
面还没凉。
火,也从未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