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处事还算公平,虽有私心,起码吏治做的还算可以。”
“他对朕十分谄媚,民间皆骂他,其实他是给朕背锅。”
朱祁钰道:“第二十,是李东阳。”
“李东阳,房谋杜断,我景泰朝是李谋刘断。”
“李东阳你最是熟悉,他的功劳也无需赘言。”
“而且,他还活着,未来排名还会往前走的。”
“第二十一,马文升。”
“马文升本不该排这么远的,以他的能力,进入前十五没有问题,可马文升回到朝廷后,私心甚重,朕不喜他。”
“第二十二,余子俊。”
“余子俊的能力,在于慧眼识珠,其他方面能力反而没那么显著,可他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
“朝中事情交给他做,朕都很放心。”
“第二十三,王恕。”
“按照功劳来算,王恕是超不过王竑、王复的,可是他活得久啊,朕看他再活三十年都不是问题。”
朱见漭吃了一惊,王恕能过百岁?
“二十四,王竑。”
“朕评价过他,不多说了。”
“第二十五,王复。”
“王复排这么远,朕自己都没想到,王复能力很强,却属于万金油一样的臣子,让他督抚一方,他能做的漂漂亮亮,让他做布政使,也能做的好,让他入阁,他做得也不错。”
“可是,他什么都能做,却什么都不拔尖。”
“军政文诗,样样都会,却样样不精通,也是绝了。”
朱祁钰道:“第二十六,岳正。”
“岳正和王复一样,中规中矩,哪方面都不突出,却什么都会。”
“第二十七,刘广衡。”
“刘广衡输在年纪大上,不不然能更进一步。”
“你对他没有印象。”
“他早年因督抚辽东有功,被朕调回京师的。”
“之后一直在京师佐政,后来被调去督抚山西,却死在山西。”
“二十八,彭时。”
“彭时不是朕的人,朕却高抬贵手,饶了他的性命,他勤勤恳恳的用一生来回报朕。”
“二十九,周瑄。”
“大明法制,俞士悦和周瑄居功至伟。”
“周瑄执掌大理寺期间,鲜有冤案,民间皆说他是周青天。”
“其实朕很讨厌这个名号。”
“百姓推崇这青天大老爷,恰恰说明民间政治昏暗,百姓痛恨,所以才崇拜周青天。”
“如果世间皆如朕所想这般,哪里还需要周青天呢?”
朱祁钰苦笑:“说远了,说回来。”
“第三十,俞士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