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为啥不信我是重生者笔趣阁最新章节 > 第六百二十三章 与军方合作(第1页)

第六百二十三章 与军方合作(第1页)

“叶董你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到我们都来不及反应。”

任总打过来电话的时候,语气里面带着一些唏嘘和感慨,显然被叶开这边儿成功拿下全固态电池技术这个消息给震惊到了。

虽然华威在电池技术方面并没。。。

耿英站在酒店窗前,手里握着手机,耳边还回荡着实验室传来的激动声音。他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心中却不像表面那般平静。尚德集团的实验室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验证了他的科研思路,这不仅意味着固态电池技术的关键瓶颈被突破,更预示着整个新能源行业格局可能因此发生剧变。

“真的……这么快?”耿英低声自语,指尖轻轻敲击着玻璃窗。

电话那头杨文道的声音依旧带着难以掩饰的兴奋:“耿总,我们已经重复了三次实验,电压提升稳定在18。7%到20。3%之间,界面接触阻抗下降了近七成!这不是偶然数据,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

耿英闭上眼,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个结果意味着什么??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从理论走向商用的距离,被硬生生缩短了至少三年。而这一切,竟源于尚德随口提出的一个方向:引入碘离子化合物作为“第八方物质”,通过电场调控实现固-固界面的动态填充与压合。

可问题是,尚德是怎么知道的?

耿英不是没怀疑过。早在几天前,当尚德第一次在会议上提到“界面接触”问题时,他还以为对方只是照本宣科地背了几句专业术语,撑场面而已。毕竟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即便家境优越、资本雄厚,也不可能对如此前沿的材料科学有深刻理解。但眼下这一连串精准到近乎预言般的判断,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新老板的身份。

“难道……他真是重生者?”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可若非如此,又如何解释尚德能在毫无科研背景的情况下,直指技术核心,并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要知道,他们团队过去两年里试过上百种添加剂和复合结构,甚至连纳米级喷涂镀层都尝试过,却始终无法解决锂枝晶穿透和界面脱粘的问题。而尚德一句话,就把死局盘活了。

耿英缓缓坐回沙发上,脑海中浮现起下午视察实验室时的情景。尚德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衬衫,袖子随意卷到手肘,站在操作台前听着技术人员讲解现有难题,神情专注得不像作秀。当他提出“加碘离子、用电场调压”时,语气平淡得仿佛在说“今天天气不错”。可就是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锁住所有人思维的大门。

“或许……我不该再用常理去衡量他。”耿英喃喃道。

与此同时,尚德正躺在办公室沙发上刷手机。叶开娥刚走,留下一叠需要签署的文件和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老板,您这次可是把人吓坏了,建议您下次发言前先打个草稿,别随随便便就放王炸。”

他笑了笑,没回应。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这次出手太狠了。前世他在一家顶级新能源企业做战略顾问,亲眼见证这项技术从立项到量产的全过程。那时全球几十家巨头砸下千亿资金,耗时五年才完成类似突破。而现在,他只是把记忆中的关键节点提前抛了出来,没想到这群人执行力这么强,居然真的一次就做出来了。

“看来这个时代的技术积累,比我想象中要成熟得多。”尚德心想。

他翻看着刚刚推送的内部简报,《石小集团实验室实现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突破》??标题已经拟好,只等正式发布。按照计划,明天上午就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这一成果。届时必将引发资本市场震动,股价飙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尚德清楚,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技术一旦公开,就意味着进入竞速阶段。国内外那些虎视眈眈的大厂不会坐视不理,必然加速研发、挖角人才、申请外围专利,甚至动用商业间谍手段。如果不能迅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产权壁垒和技术护城河,今天的领先优势很快就会被蚕食殆尽。

“得尽快布局专利池。”他掏出笔记本,在上面快速写下几行字:

1。阴离子调控界面技术(核心)

2。碘基复合电解质配方(衍生)

3。动态电场辅助成型工艺(制造端)

4。多层梯度压力封装系统(设备相关)

每一项都要申请发明专利,且必须在全球主要市场同步提交PCT国际申请。同时还要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发表高水平论文,抢占学术话语权。只有让全世界都知道这项技术是“石小集团首创”,才能有效遏制竞争对手的模仿与规避。

正想着,手机响了。来电显示是“林教授”。

尚德眼睛一亮,接通电话:“林老,您看到消息了?”

电话那头传来一道沉稳而略带惊讶的声音:“小尚啊,我刚看完你们发来的初步报告。说实话,我一开始还以为是误报。”

“理解,我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尚德笑道。

“不可思议的是你!”林教授语气严肃起来,“你说的那个‘第八方介质’概念,根本不在当前主流研究框架内。我是搞了三十年固态电池的人,都没往这个方向想过。你是怎么想到的?”

尚德心头微紧。这位林振国教授是国内材料学泰斗,曾任国家新能源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眼光毒辣无比。他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已经意识到这项技术背后的思维跳跃性远超常规科研路径。

“灵感吧。”尚德含糊其辞,“那天看文献时突然联想到生物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机制,就想试试能不能迁移到固态体系中。”

“哼,说得轻巧。”林教授冷哼一声,“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盯着你们的结果吗?清华、中科院、宁德新能源都在连夜组织复现实验。如果你这个方法真能成立,明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怕是跑不掉了。”

尚德笑了笑,没接话。

他知道,真正决定命运的不是奖项,而是产业化速度。实验室里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如何将这项技术转化为可大规模生产的标准化产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