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抬头看了他一眼:“睡不着。这台PLC控制器老化严重,我得赶在模块更换前把信号逻辑重新梳理一遍,不然到时候对接不上。”
尚德默默蹲下,拿起一把螺丝刀:“我帮你。”
两人就这样在昏黄的灯光下干到天亮。机油沾满双手,汗水浸湿衣领,可谁都没觉得苦。
临走时,王振国忽然说:“尚总,你知道咱们这条线最厉害的是什么吗?”
“技术?设备?”
“都不是。”老人指着控制柜上的一个红色按钮,“是‘人工干预接口’。当年德国工程师设计时坚持要保留手动模式,说再先进的自动化系统,也得给人留一条亲手掌控的路。他们叫它??HumanOverride(人工覆写)。”
尚德心头一震。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所谓重生者的先知优势,本质上也是一种“人工覆写”??他不过是借着未来的记忆,在命运的程序里强行插入了自己的选择。
而真正的力量,从来不在预知本身,而在敢于按下那个红色按钮的勇气。
三天后,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通知:《关于进一步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的指导意见》将于下月正式施行,首批补贴名录申报通道同步开启。
消息公布的当天下午,尚德接到了省经信委副主任的电话:“尚总,省里准备推荐你们作为重点扶持企业上报,但有个条件??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产品送检和技术认证。”
“没问题。”尚德答得干脆。
挂了电话,他立即召集技术团队,启动“百日攻坚计划”。目标明确:45天内完成三条主产线修复,60天内产出合格样品,75天内取得T?V南德认证资质。
与此同时,文化馆项目也进入加速阶段。徐教授带着团队完成了初步设计方案,“流动的丝绸”造型惊艳四方,多家媒体主动报道,称其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东方美学典范”。
更有意思的是,随着项目热度上升,一批原本沉默的老艺术家开始主动联系展馆组委会。一位年逾八旬的苏绣大师亲自送来一幅未展出过的《千里江山图》绣品,附言写道:“愿以此针线,织就时代之光。”
尚德得知后,当即决定增设“非遗匠人荣誉墙”,将每一位参与项目的传承人姓名镌刻其上,并承诺每卖出一块“柔光”组件,就提取0。5元注入非遗保护专项基金。
这一举动迅速引发社会关注,《财经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当新能源遇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是一种新型中国式现代化的可能路径。”
然而,风暴也在悄然酝酿。
某天深夜,尚德正在审阅财务报表,助理急匆匆敲门进来:“尚总,出事了!有人在网上发帖,说我们骗取国家补贴,夸大产能数据,还附上了所谓的‘内部文件截图’。”
尚德点开链接,果然看到一个名为“光伏真相”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长文,标题耸动:《绿能芯动力: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骗局?》
文中列举多项“证据”:称石小集团实际已资不抵债,设备报废率超90%;所谓“海外归队”的技术团队实为临时拼凑;甚至质疑尚德本人学历造假,声称其毕业于一所野鸡大学。
更致命的是,帖子末尾贴出一张模糊的照片??正是他手机备忘录里《重生者笔记》的部分内容,上面赫然写着:“2024年Q3,光伏补贴落地,利润暴增300%。”
尚德瞳孔骤缩。
这张图不可能外泄。除非……
他猛地想起几天前一次会议结束后,一名实习生曾帮他连接投影仪,期间短暂接触过他的笔记本电脑。
他立刻下令封存所有办公设备,启动内部信息安全审计。同时联系律师团队准备起诉材料,要求平台删除不实信息并追查源头。
但舆论已经发酵。
次日上午,多家财经媒体转载该帖,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质疑声浪。“骗子”“割韭菜”“年轻人别装神棍”等词条登上热搜。
董事会内部也开始动摇。一位投资人打来电话:“尚总,我们现在压力很大。如果你不能尽快澄清,恐怕融资进度会被拖累。”
尚德沉默片刻,回了一句:“给我三天。”
他没有解释,没有辩解,而是做了一件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他带着摄像团队,直接住进了B3车间。
接下来的72小时,他全程直播生产线修复过程。白天亲自动手拆解设备、焊接线路,晚上熬夜讲解技术原理、回答网友提问。他公开了全部采购合同、设备检测报告、人员雇佣名单,甚至连《重生者笔记》的原始文档都展示了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