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名启看着众学生道:“我不要求你们如文丞相一样节烈,但要让你们知道,这仁义二字的道理,读圣贤书又为何事。
众学生都是似懂非懂地点头。
忽然一个学生道:“受君之恩,食国之禄,该当以死报国。如果君王都投降了,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又该如何?”
符名启看去,却是昨日那个被钟正显罚抄课本三百遍的温景和,他今年十三岁,长得眉清目秀,大班中以他最调皮,也最聪明,他却不是舜乡堡人,而是董家庄人。
大班中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只有他问得出来,符名启不由点头,他微笑道:“问得好,昔日宋恭帝降事元主,元主派他劝降,然文丞相答‘君降臣不降’,社稷为重,君为轻!我华夏几千年,改朝换代无数,然君王可以降,我们读书人的道义却不能失去。”
温景和道:“先生,学生明白了。”
符名启摸了摸他的头,温言道:“好孩子。”
学堂内传出了孩童清朗的读书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听着这朗朗的读书声,窗外的武长风有一种从心灵并出来的颤动,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真正的孔孟之道。
真正的仁义!
崇祯九年五月三十日。
夜晚,繁星满天。
好久没抬头看天上的星空,竟发现是如此的美丽。
在后世,武长风记得儿时最喜欢仰望辽阔的星空,总是用小指去数天上的星星,却怎么也数不完。除了数星星,武长风还喜欢去抓萤火虫,看它在夜空中飘来飘去,不知道是星星,还是萤火虫。
只是长大后,自己就难得抬头看天上的星空了,来到这世界这么久,每日繁忙,武长风也似乎忘了头上还有一个天空。
今日夜晚闷热,武长风看郑秀娘睡不着觉,便提议到外面走走,夫妻俩人一直散步到了城墙上。
二人依在城墙上仰望星空,远远的几个护卫散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城墙上习习的凉风吹来,颇为舒爽。
武长风看着浩瀚的星空,忽然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空,虽然只是一瞬,却是如此的精彩。
旁边的郑秀娘双手合十,不知在念些什么。
她的肚子己经高高鼓起,或许再过一个多月,就可以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