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明末杀敌爆装备 > 第274章 传唱(第1页)

第274章 传唱(第1页)

舜乡堡在四月时开设了孩童学堂,分为了几个大班小班。

每班约有孩童数十人,连董家庄都有小孩到舜乡堡去上学。董家庄离舜乡堡并不很远,学生走个几里路去上学,就是在后世也是非常普遍的事。不过从劲勇堡到舜乡堡去上学就稍远了一些。

学堂孩童每日的口粮,都是由堡内提供。舜乡旧堡内有十三岁以下的男孩女孩一百三十多人。舜乡新堡内有十三岁以下的男孩女孩近三百人。董家庄内也有六十多人。

武长风选择一部分较聪颖,或是以前识过字的孩童进入学堂。约在一百多人,而且是清一色的男生,这个时代女孩是不能与男孩一起上学的。

能进入学堂读书,是让人非常羡慕的事。

古时的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特别是在大明,对读书人更是优待。只要中了秀才,就可以免去税粮负担,还可以仗剑游行。换成普通的平民,就是出了百里之外,也需要路引。

而且舜乡堡的学堂还提供每日的口粮,给孩子们吃饱,又不用干活,这更是让堡内军户争抢这读书的名额。堡内军户只要有自家孩子在学堂读书的,对外说起来,这脸上都是极有光彩。

学堂的教学,暂时让舜乡堡几个书吏代劳,保安州儒学学正符名启,也经常会从州城前来舜乡堡教习几课。

舜乡堡这么多的学生,让他兴趣非常浓厚,他已经答应了武长风,以后会从保安卫卫学中挑选几个教师前来任课。

至于现在舜乡堡学堂的教材,还是使用大明通用的一些课本诗集。虽说贯彻理想要从娃娃抓起,不过首先要让他们识点字,懂点道理不是?大明各地卫学中,通行的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几科,武长风主要还是让几个书吏教习书与数两科。

几个书吏教学风格各有不一,虽然待人温和,教习上却较为严谨正统。

钟正显也一样是轮流为孩子们上课,他说是东西倒是颇为现实。

舜乡堡学堂内有一个大班,学生在三十几人,多是十岁到十三岁的大龄学童,以前也曾有几个孩童在老家内读书识字的。

这日钟正显为大班上课,他说了一会课本,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诵读,他摇头晃脑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大家要好好读书识字,就算将来考不上功名,最少可以象我一样,有一碗饭吃,养活自己还有家人。”

下面有一个调皮的学生高声道:“听说先生是靠防守大人,才得到现在这碗饭的。这么说,就算不读书,也一样可以养活自己家人了。”

众孩童都是哄然大笑起来。

张衡站在教室外,他神情有些难看,他道:“这些学生怎地可以如此说钟先生?等我前去责骂他们。”

武长风道:“罢了,童言无忌,不必太在意。”

符名启也是微笑摇头。

却听钟正显的声音传来,他也不生气,只是笑道:“那也是我的本事。不过如果不会识字算术,就算你们再强,也一样不能胜任书吏的这份差事。”

他对先前那个调皮的学生道:“温景和,回去后你的作业,便是将今日的课文抄写三百遍。”

……

第二日,是符名启为大班上课,他在纸上写下大大的“仁义”二字,然后高高挂起。

他对众学生说道:“你们可知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众学生都是摇头。

符名启道:“便是我书的仁义二字。”

符名启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懂得忠烈与仁义,才非行尸走肉。自己又能做到,才能庶几无愧,青史传扬。”

他的声音变得慷慨激昂:“昔日文丞相苦读圣贤书,最终明白了仁义的道理。元军陷鄂州,京师震动,各地将官观望不前,只有文丞相毅然起兵勤王。当日友人曾对他言:‘现在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丞相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应召,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又言:‘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文丞相兵败被俘后,元主以高官厚禄劝降,又以亲情诱逼,文丞相宁死不屈,从容赴义。他的气节与忠烈,被后世传唱,青史留名!”

三疯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