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以工代赈
崇祯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舜乡堡在东门外开设更大的粥厂,一鼓可活数千人。
消息传出,保安州各地都是吃惊,都在打听那舜乡堡的驻守军官是谁。听到这个消息,保安州城下又有近千饥民奔涌而来,几乎所有进入保安州的饥民都是云集舜乡堡下。
在武长风的要求中,架锅施粥,所熬的粥要达到“插上筷子不倒,解开布包不散”的标准。
毕竟,劲勇堡那边不缺粮食,运过来的米粥,必须达到标准,否则就是被贪污了。
这样的粥,就算饿倒在地的饥民,用米汤灌之,再用稀粥接续与食,十者可救五六,快要饿倒的饥民可以全救。
同时粥厂规模相当大,可容三千人同时吃粥,先前到舜乡堡下的饥民,己是菜色渐有生气,后者到的饥民,也可以活命,一时间,这些饥民都对舜乡堡感恩戴德,也避免了这些饥民沦为流寇。
在武长风计划中,等这些饥民们调养一些日后,便会组织这些饥民们,以工代赈,他将大规模的开垦荒地,扩大铁厂的经营,还要修建劲勇堡的城墙。
无论是谁,这些饥民们,只要能搬一块砖,挑一担土,就可以管一天的饭。这样的做法,可以让饥民们有尊严地接受帮助,有自尊地吃下用自己劳动换来的一餐一饭。
最后,武长风还会将这些饥民们全部编为军户,将他们中的青壮编为军士。让这些饥民们,全部成为舜乡堡的户口人丁。
“一个一个来,全部都有,大家排好队。”
“今日太太与老夫人亲自施粥,你们喝着粥,要记着恩德,是谁让你们活命的……”
十几口大锅发出热气与香气,上面熬的,都是热腾腾的米粥,在大锅的周边,只是密密麻麻的饥民们,他们排着队,拿着自己的碗,只是一个接一个上前领粥。
郑秀娘站在一大口锅旁,手上拿着勺子,只是一个个为饥民们施粥,她的个子小小,相貌也并不出众,不过她温柔的微笑,特别是挺着一个肚子,在饥民们看来,却不亚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特别听说这个瘦小怀孕的女子就是舜乡堡防守官武长风的夫人后,众饥民更是感激涕零,个个领到粥后,只是不住口的感谢。
在郑秀娘身后,有一些帮忙的舜乡堡军户妇女,一些在府中郑秀娘身旁照料的仆妇丫头,同样是在旁边帮忙,维持秩序,在有些饥民们没有碗筷的,还负责分发碗筷。
另外一些大锅旁,武长风母亲霍氏也是同样施粥,忙个不停,在府内闲久了,这一忙开来,霍氏反倒觉得惬意,觉得还是干着活好,特别是在施善的情况下。
她精力十足,勺了一个时辰仍是不觉得累,从她手上领到粥的饥民们,同样是千恩万谢。特别听说这个老太太还是防守大人的母亲,更是诚惶诚恐,恭恭敬敬,同时心下又感激非常。
只有在这舜乡堡,才有这么仁厚的官爷太太,让大家伙活命,谁还敢拥挤,不顾脸面的争抢?
作者“三疯”推荐阅读《明末:杀敌爆装备,富养童养媳》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霍氏与郑秀娘都出来亲自施粥了,堡内一干军官太太们也不甘落于人后,全部出来亲手施粥,或是帮忙维持秩序,舜乡堡下饥民虽多,反倒是井井有条。
“大人,太太仍是不肯下来,她只是言她无事,可以继续为饥民们施粥。”
张衡来到武长风身旁低声道。
在饥民的周边,一队队的舜乡军巡逻着,武长风也是在一干军官们的簇拥下看着场中的情形。
眼前的场景是典型的明末乱世图,触目惊心,舜乡堡四周的平地上,是一堆堆胡乱撘建的破旧窝棚,这破旧窝棚,在堡下好大的一片。里面居住的,都是衣衫破旧,四肢干瘦的灾民们,每人都是枯黄的脸颊,肮脏的身躯,绝望的眼神。
窝棚之间,到处是垃圾与排泄物,臭味令人作呕。许多刚得到消息,从外地勉强赶到的饥民们己是奄奄一息,只是无力地趴在地上,等待着自己的救济。失去父母的孤儿,或是无力地行走着,或是呆坐在地上,她们连哭泣的力气都没有。
在这种窝棚之间,每到晚上,曾流行着各样罪恶的交易。强者凌弱,抢夺财物,孩童被拐买,一个粗黑的馒头,就可以换去一个女子的贞节,大姑娘白送人都不要,一切都是为了活命。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二十日起,武长风派出三队一百多人的舜乡军出堡维持秩序,让饥民们定点撘建窝棚,定点建立茅厕,让他们尽量同村同族居住在一起,并任用一些乡老维持秩序,还让堡内的几个书吏出堡统计人口,又组织一些妇女出堡收容孤儿。
这些舜乡军在周边巡逻着,看这些军士雄赳赳气昂昂,英气十足,身上没有丝毫痞气,与别地明军大为不同,看他们样子,很多流民青壮都是羡慕,余者则是畏惧地看着。
这几天中,舜乡军曾当场格杀了几个抢掠财物,奸污妇女的无赖之辈。让舜乡堡下的犯罪事件大大减少。
在粥厂的另一边,一些气色较好,体力有所恢复的饥民们,己经集中在几个书吏的桌前。在他们登记后,他们将被转到舜乡堡各地安置,以工代赈。
这些人将得到更好的待遇,比如吃上米饭,清洁后换上干净的衣裳。有了更好的住所等,舜乡堡还将给他们发下军户帖,让他们成为舜乡堡的军户。
有了救济与期望,原先舜乡堡下有些骚动的饥民都是人心安定下来,到了午时,众人又是排队上前领粥。他们很多都集中在郑秀娘与霍氏的锅前,想看看在饥民中流传的,那慈悲心肠的防守夫人与老太太是个什么样子。
武长风远远看去,郑秀娘己经忙了一个多时辰,仍是微笑地为饥民们施粥。一个个饥民从她手上接过粥后,都是千恩万谢地离开,武长风叹了口气,道:“她说无事,就让她继续施粥吧。”
张衡点了点头,站到了武长风的身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