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大唐年夜饭!
印刷术工艺也越来越成熟。
四书五经陆陆续续出现。
李世民李丽质给的材料,一直没有给钱,靠卖四书五经,萧然也把之前支出补上了。
已经开始赚钱了。
比其他人预料的都要快很多。
现在是红利期,能赚钱,也好赚钱。
印刷术的工艺,其他人也可以学。
这种利润,绝对会让很多人开工坊印刷书籍。
到时候,书籍的价格就降下来了。
不能说不赚钱,只是相对现在,利润低很多。
不知不觉,也临近了年关,马上春节了。
几个公主皇子没有要回长安城或者是皇宫的意思。
学堂也没有再上课。
身为老师的王绩也没有要走的意思。
腊月廿八那夜飘了层薄雪,清晨一晒就化了,倒给街面添了几分清爽。
离春节只剩三日,整座京城早已浸在浓浓的年味里,从皇城根到坊市巷陌,处处是忙忙碌碌又喜气洋洋的景象,连往来行人的脚步都比往日轻快些,眼底藏着对新年的盼头。
太极殿外的廊柱上,宫人已挂起了朱红的绸带。
檐角下悬着的铜铃被风一吹,叮当作响,混着内侍们搬年货的脚步声,成了宫里最早的“年声”。
李世民虽还在处理政务,案头却多了两样东西:一是司农寺送来的“年节贡物册”,上面记着各州府献来的粟米、绸缎、腊肉。
他特意划了几笔,叮嘱把江南新贡的柑橘多分些给东宫和后宫。
“丽质、兕子,青雀在栲栳村,怕是吃不上新鲜果子,多存些,等他们回来尝!”李世民喃喃自语。
二是太子李承乾递来的“元日大朝会流程”,从百官朝贺的站位到藩属使者的献礼顺序,都标得仔细。
李世民翻到末尾,又添了句“朝会结束后,设宴时多备些胡饼和屠苏酒,让远来的使者也尝尝长安的年味”。
长孙皇后则在立政殿里忙着张罗“岁除礼”的物件。
她亲手为皇室宗亲绣了几方“岁除帕”,帕角绣着“岁岁平安”的小字。
又让宫女把库房里的旧桃符换掉,换成新刻的桃木牌,上面除了“神荼郁垒”,还多了句“五谷丰登”。
贞观六年秋收不错,百姓仓廪渐实,她想让这好兆头顺着桃符,传到长安的每一户人家。
偶尔歇下来,她会跟身边的侍女念叨:“不知道兕子她们怎么样了,那边是不冷,也不知道她们几个什么时候回”
语气里的牵挂,倒让宫廷的礼制多了几分烟火气。
西市里面,粮店门口堆着成袋的粟米、大米,掌柜的嗓门洪亮:“贞观六年新收的米!过年蒸年饭最香!”
旁边的肉铺更热闹,挂着的腊肉、腊鸡滴着油,买肉的百姓排着队,有人要割块五肉做“岁除羹”,有人则要根猪骨熬汤,“给娃补补身子,过年好长个子”。
卖桃符的摊位前,工匠正拿着刻刀现场刻字,百姓围着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