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心只想搞科研 > 第九百一十一章 划破夜空的光芒(第1页)

第九百一十一章 划破夜空的光芒(第1页)

推特和油管上面,同样充满了议论。

“噢,这不可能成功的,聚变推进,三模式,完全是天方夜谭。”

“又是一个奇迹?夏国的宣传总是充满了各种噱头,可信度存疑,我敢打赌,直播会在‘关键时刻’出现技。。。

海风穿过发射场边缘的防护林,卷起几片枯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又落下。许青舟站在返程大巴的车门前,望着远处已被清空的发射台??那里只剩下一圈焦黑的耐火涂层和几道深深的履带印痕,仿佛昨夜那场撼动大地的升腾只是一场集体幻觉。可他知道不是。

他低头看了看手腕上的表,凌晨四点十七分。落地后三小时,庆功宴刚结束。领导讲话、媒体采访、合影留念……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像一场精密编排的仪式。他全程微笑,回答得体,却总觉得灵魂还漂浮在三十八万公里外的月背轨道上。

“许教授。”申顺仪从后面追上来,手里拎着一个密封箱,“这是最后一批飞行数据的物理备份,按您要求没走云端,直接刻录了量子加密光盘。密码还是‘星辰不问归路’?”

“嗯。”他接过箱子,入手沉甸甸的,像是载着整段旅程的记忆,“别让任何人复制,等我写完总结报告再移交档案室。”

她顿了顿:“陈建峰说你申请调离项目组?”

许青舟没否认:“我想歇一阵。不只是身体累,是脑子空了。飞上去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有答案,回来却发现问题更多。”

申顺仪沉默片刻,轻声道:“林晚今天提交了转正申请,想正式加入‘问天’预研组。苏院士批了,但她说,只等你点头。”

他抬眼看向远处宿舍楼零星亮着的灯。“让她先回家一趟吧。她爸的事……不该由我来决定她的人生方向。”

大巴启动,车内空无一人,只有空调低鸣。他靠在窗边,闭目养神,可脑海里全是凌霄号入轨那一刻的画面??地球如蓝宝石悬于漆黑深渊,而他们像一粒微尘,静静滑向未知。

第二天上午九点,他出现在研究所地下三层B区。

这里是绝密级材料实验室,恒温恒湿,电磁屏蔽,连手机信号都被完全阻断。他刷指纹进入核心区,将那张光盘插入专用读取终端。屏幕亮起,一行行数据瀑布般滚落:聚变堆芯温度曲线、引力梯度波动记录、舱内生物节律监测……直到一段异常信号被捕获。

【时间戳:T+67h23m11s】

【位置: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

【现象:非周期性低频电磁脉冲,频率0。37Hz,持续秒,强度随距离衰减缓慢,不符合已知自然源特征】

许青舟瞳孔微缩。这种信号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苏联“月球三号”短暂捕捉,后被归因为仪器误差。NASA也曾于2018年在阿尔忒弥斯任务中记录到类似波形,但始终无法复现。

他调出当时摄像画面。高清镜头正对一片陨石坑群,沙砾静默,光影分明。可就在信号出现的瞬间,某块岩石表面竟泛起极其微弱的蓝光,持续不足两帧。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

这光不属于任何已知矿物荧光反应,也不符合太阳风激发机制。更诡异的是,当他对该区域进行拓扑重建时,发现其几何结构呈现出接近分形递归的规律??就像某种人工构造物的残骸,被掩埋在亿万年的尘埃之下。

他立刻拨通陈建峰电话。

“你在哪?”对方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地下B3。看到月背那段异常信号了吗?”

电话那头静了几秒。“你疯了吧?那份数据还没解密!谁让你看的?”

“我有权查看全量飞行日志。”许青舟盯着屏幕,“而且这不是偶然噪声。它有编码倾向,能量分布呈斐波那契序列排列。”

“所以呢?你以为那是外星人发来的电报?”陈建峰冷笑,“老许,咱们刚完成一次历史性飞行,现在全世界都在盯着‘凌霄号’的技术细节。你要是这时候放出什么‘月球存在智慧遗迹’的猜测,不仅项目会被冻结,连带整个航天局都会沦为笑柄。”

“我不是要公布。”许青舟压低声音,“我只是想组建一个小团队,做一次定向探测。可以用‘问天’的原型传感器做模拟验证,只要三个月。”

“不行。”陈建峰斩钉截铁,“上面已经下令,所有资源集中于火星转移轨道设计。‘问天’的任务定位是深空载人平台,不是考古飞船。”

电话挂断。

许青舟坐在黑暗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他知道陈建峰说得没错??在这个节点上提出如此敏感的研究方向,无异于政治自杀。但他更清楚,那个信号不会骗人。它太规则了,规则得不像宇宙的随机馈赠。

三天后,他在例行评审会上递交了一份名为《关于月球远侧地质活动再评估》的技术提案,刻意避开了“异常信号”字眼,仅以“疑似新型磁异常区”为切入点,建议派遣无人探测器进行高精度扫描。

评审组讨论了整整两个小时。最终,因“优先级不足”被暂缓执行。

散会时,林晚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苏院士让我转交。今晚八点,旧燃料库地下室见。】

地点是废弃多年的液体氢储存设施,如今改造成临时资料室。许青舟踩着锈迹斑斑的铁梯下去时,看见苏院士正背着手翻阅一册泛黄的手稿。

“1972年,阿波罗17号宇航员尤金?塞尔南在最后一次出舱时,曾报告看到‘远处山脊上有反光结构’。”老人头也不回地说,“任务结束后,这段录音被标记为‘心理疲劳导致的感知偏差’,从未公开。”

许青舟心头一震。

“我们国家也有过类似记录。”苏院士转身,目光如炬,“1985年,‘东方红五号’遥感卫星在调试相机时,意外拍到月背一处环形山内部存在规则阴影。图像分辨率太低,无法确认,但计算显示其角度恰好能避开太阳直射??这意味着它常年处于遮蔽状态,人为可能性极高。”

他从抽屉取出一份牛皮纸袋:“这是当年参与项目的三位工程师临终前联合签署的备忘录。他们坚信,人类并非第一次尝试接触那东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