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心只想搞科研 > 第九百一十章 夏国的飞行器出点问题就好了(第1页)

第九百一十章 夏国的飞行器出点问题就好了(第1页)

蓉城,四个中年围坐在电视面前,距离发射时间还有半小时,直播已经开始。

屏幕里,是指挥大厅画面。

穿着天蓝色工作服的研究员们各司其职,全神贯注地收集数据,密切监视凌霄号的飞行状态。

肃。。。

文昌发射中心的清晨带着咸湿的海风,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远处的椰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许青舟站在凌霄号的阴影下,仰头望着这艘即将承载人类首次可控聚变动力绕月飞行的庞然大物。它通体银灰,流线型机身反射着晨光,像一头沉睡的远古巨兽,静待唤醒。

“昨晚的电磁兼容测试结果出来了。”申顺仪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热敏打印的报告,“干扰源定位在右侧导航阵列,可能是转场途中震动导致屏蔽层松动。已经安排人去拆检了。”

许青舟接过报告快速扫了一眼,眉头微皱:“不能拖。25号发射窗口只有72小时,错过就得等下个月。现在距离模拟点火还有四天,八模式引擎的冷启动流程还没完成全链路验证。”

“陈建峰已经在指挥舱等你了。”申顺仪拍了拍他的肩,“他说想再过一遍应急切换逻辑??上次西北试飞时第三阶段转换延迟了0。8秒,虽然没影响飞行,但这种误差在入轨段是致命的。”

两人并肩走向控制塔楼,脚下的碎石发出细碎声响。沿途技术人员正忙碌地穿梭于地面支持车与飞行器之间,橙色工装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醒目。每隔五十米就有一组TPS检测仪架设在支架上,持续扫描机体表面温度分布。

进入主控室时,陈建峰正趴在操作台上调试仿真模型。他抬头看见许青舟进来,摘下耳机道:“刚接到NASA通报,‘曙光七号’已进入最后组装阶段,预计比我们提前五天升空。”

空气瞬间凝滞。

“他们疯了?”申顺仪脱口而出,“那堆拼凑出来的旧架构连真空聚变维持都没通过地面验证!”

“但他们有政治压力。”许青舟靠在墙边,声音平静得近乎冷漠,“米国总统竞选在即,谁先把国旗插上月球背面,谁就能赢得战略话语权。哪怕只是象征性的登陆。”

陈建峰冷笑一声:“所以他们是拿航天员的生命赌一场媒体秀?当年挑战者号的教训还不够?”

“不一样。”许青舟摇头,“他们这次用的是传统化学推进+辅助离子引擎,安全性确实高于我们的未知变量。可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轨道机动能力极弱,一旦出现偏差,几乎没有修正余地。”

话音未落,警报声突兀响起。

红灯旋转,主屏幕上跳出一行加粗警告:【右翼B7区热防护层异常升温】。

“怎么回事!”陈建峰猛地站起身。

技术员迅速调出监测数据:“不是结构性损伤……是局部材料相变,推测为转场途中遭遇强对流云团,外部摩擦导致碳纤维复合层发生微晶重构。”

“立刻启动冷却协议!”许青舟冲到终端前输入指令,“关闭该区域所有非必要电路,防止热传导引发连锁反应。”

三分钟后,温度曲线趋于平稳。

“暂时稳住了。”申顺仪抹了把汗,“但必须重新评估起飞重量配比,这部分增重会影响升力系数。”

“那就减载。”许青舟斩钉截铁,“科研设备优先级下调,保留生命维持系统和核心记录模块。宁可少带一组月壤采样装置,也不能让飞行器带着隐患上天。”

会议室再度陷入紧张节奏。接下来十二小时里,团队连续召开了三次紧急协调会,修改了十七项参数设定。午饭是在工位上解决的盒饭,没人有心思细嚼慢咽。

傍晚时分,许青舟独自走出控制区,来到海边礁石群。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宋瑶发来的消息:【今天做了你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可惜你不在我身边。发射顺利,早点回来】。

他盯着屏幕良久,最终只回了一个“好”字。

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那个曾在飞机上要合影的大姑娘,穿着实习生制服,手里抱着一叠图纸。

“许教授……打扰您了吗?”

“说吧。”他收回目光。

“我是哈工大航天系研二的学生,叫林晚。这次作为苏院士助理参与项目。”她深吸一口气,“我知道现在不该提私人问题,但我爸……他是‘星辰一号’的备份宇航员,在模拟训练中因舱压失衡殉职。那时候我才十岁。”

许青舟沉默。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有人去冒这个险?机器人不行吗?远程操控不行吗?”她的声音微微发抖,“可当我看到凌霄号的第一眼,突然懂了。你们不是在征服宇宙,是在替所有不敢做梦的人,往前走一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