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第十年全文加番外手机阅读 > 月光下的答案(第1页)

月光下的答案(第1页)

等待的日子,像被拉长的糖丝,甜中带着焦灼的黏腻。苏念努力让自己保持平静,重新捡起画笔,在速写本上记录着城市最后的夏日光影。她画窗外枝头渐黄的树叶,画“法槌”在午后阳光里摊开的柔软肚皮,也画林墨在书房工作时,被台灯光晕勾勒出的、略显清瘦的侧影。

林墨似乎比她更沉得住气。她照常工作,偶尔过问一下苏念申请材料的后续(比如确认邮件是否已读),但绝口不提可能的结果,也不流露任何急切。她只是将公寓里那张原本空置的书桌,正式划给了苏念使用,上面整齐地摆放着苏念的画具和几本她推荐的、关于云南风物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书籍。

这种沉默的支持,比任何言语的安慰都更让苏念感到安心。她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默契——全力以赴,然后坦然等待命运的裁决。

这天下午,林墨有一个重要的客户会议。苏念独自在家,正对着画板上一幅刚刚起稿的、关于城市天际线的油画发呆,手机忽然在画架旁急促地震动起来。

是一个陌生的固定电话号码,区号显示来自北京——正是那个艺术家驻留计划主办方所在地。

苏念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指颤抖着,几乎拿不稳手机。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按下了接听键。

“您好,请问是苏念女士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温和的女声。

“是,我是。”苏念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紧。

“您好,这里是‘薪火’艺术基金会。我们很高兴地通知您,您的申请经过评审委员会慎重审议,已获得通过。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本次在云南大理鹤庆举办的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

后面的话,苏念有些听不清了。巨大的喜悦像烟花一样在她脑海中炸开,耳边嗡嗡作响,只剩下“通过”两个字在反复回荡。她捂住嘴,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出来,是甜的。

“……相关的录取通知书和具体行程安排,我们会稍后发送到您的邮箱。请问您确认接受我们的邀请吗?”对方温和地确认道。

“接受!我接受!”苏念连忙应道,声音带着哽咽,却又无比响亮,“谢谢!非常感谢!”

挂断电话,她依然保持着接电话的姿势,站在原地,久久无法回神。窗外阳光炽烈,将她脸上交织的泪水和笑容照得闪闪发光。她做到了!靠她自己的作品,她自己的陈述,赢得了这个机会!

狂喜过后,一种复杂的情绪渐渐浮现——对未知旅程的憧憬,对独自远行的隐隐不安,以及……对即将到来的、至少三个月的分离的,清晰的不舍。

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林墨。她看着时间,估算着林墨会议结束的时候,几次拿起手机,又放下。她想当面告诉她。

她走到林墨的书房,坐在那张属于她的书桌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上林墨为她准备的那些关于云南的书籍。心情渐渐从最初的狂喜,沉淀为一种带着离愁的、沉甸甸的兴奋。

傍晚,林墨回来了。她推开家门,就看到苏念站在玄关处,背着手,眼睛亮得惊人,嘴角抿着一个抑制不住的、大大的笑容。

林墨换鞋的动作顿了一下,心中已然明了。她没有立刻问,只是走到苏念面前,目光沉静地看着她。

“学姐,”苏念的声音带着雀跃的颤抖,将背在身后的手拿出来,手里虽然没有实物,却仿佛捧着一个无形的珍宝,“我收到了!‘薪火’的驻留计划,我通过了!”

尽管早有预料,亲耳听到这个消息,林墨的心还是被一种强烈的、为她骄傲的情绪充满。她看着苏念脸上毫不掩饰的狂喜和光彩,仿佛看到了七年前那个在毕业典礼上,得知自己获得优秀毕业生时,眼中闪着相似光芒的自己。

“恭喜。”林墨的嘴角终于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露出了一个清晰而温暖的笑容。她伸出手,轻轻抱了抱苏念,“我就知道,你可以的。”

这个拥抱短暂而用力,充满了肯定和祝福。

苏念回抱住她,将脸埋在她带着室外微热气息的肩头,嗅着那熟悉的冷冽清香,心中百感交集。

晚餐时,气氛比平时活跃许多。苏念兴奋地描述着电话里的细节,规划着需要准备的画具,查看着鹤庆的图片和资料,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林墨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偶尔插话问一两个关于行程或驻地条件的具体问题,给出一些务实建议。

“那边昼夜温差大,厚衣服要带。”

“常用药和防晒品清单我晚点发你。”

“网络信号可能不稳定,提前下载好需要的资料。”

她的关心依旧带着律师特有的条理和周密,但不再让苏念感到被安排,而是觉得无比踏实。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