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天光未亮,晨曦的微芒将紫禁城染上一层金辉。
汉白玉广场上,寒气如水,浸透了三百名新科贡士的衣衫。
他们站在这里,等待着科举的最后结果。
十年寒窗,万里鹏程,是鱼跃龙门,还是一场空梦,皆在今日,此时,此刻。
陆明渊站在人群之中,身形在宽大的贡士服下显得有些单薄。
他微微垂着眼帘,安静得与周围的焦躁格格不入。
终于,午门洞开,钟鼓齐鸣。
礼部尚书身着绯红官袍,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手捧一卷明黄色的圣旨,缓步走上丹陛。
他那张素来严肃的脸上,此刻竟也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复杂神情。
广场上瞬间鸦雀无声,无数道灼热的目光,死死地钉在那一卷黄绫之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甲辰科殿试,朕亲策于廷。”
“三百贡士,皆国之栋梁。今朕以策取士,择其优者,以定三甲。。。。。。”
人群中响起一阵压抑的呼吸声。
“。。。。。。今科殿试,探花。。。。。。扬州府,李承泽!”
话音落下,人群中一名面如冠玉的年轻公子哥儿瞬间面色涨红,激动得浑身颤抖,几乎要软倒在地,被身旁的同乡好友一把扶住。
“是李家的公子!”
“他父亲是前朝户部侍郎,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有羡慕,有嫉妒,但更多的是一种理所当然的接受。
世家子弟,根基深厚,见识广博,中个探花,本就在情理之中。
不少出身寒门的贡士,眼中的光芒黯淡了几分。
礼部尚书顿了顿,再次开口,声音愈发高亢。
“今科殿试,榜眼。。。。。。太原府,王辅臣!”
又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姓氏。
太原王氏,五姓七望之一,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那位名叫王辅臣的贡士,更是早已名满京华,被誉为“天下文章第一”。
人群的骚动更大了些,但那股绝望的意味也更浓了。
探花是李侍郎之子,榜眼是太原王氏的麒麟儿。
那么状元呢?
还用问吗?
许多寒门子弟的头颅,已经无力地垂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