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嫡明全本TXT > 第446章 改革爵制迎击叛军(第2页)

第446章 改革爵制迎击叛军(第2页)

“我准备编练一支特殊的兵马,就叫护国宗军,全部都大明宗室组成,按照名字五行辈分,编为金、木、水、火、土五营,挑选青壮,暂时编练五千,每营一千人。分别命名为白金营、黑水营、黄土营、青木营、赤火营。”

“等到南北一统,宗军就扩充到万人,每营两千。这一万宗军,就是我大明的一柄利剑,只用来开疆拓土,震慑不臣。宗军既是大明王师,也是朱家族兵。不仅代表大明,也代表皇室。”

“宗军用最好的甲,最好的军器、战马,也要接受最刻苦的训练。”

“宗军?”蜀王闻言不禁怔住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寅居然有这种匪夷所思的想法。

朱寅一点也不像是开玩笑,继续说道:“只要愿意参加宗军的宗室,名义上就取消宗禄。反正朝廷禄宗拖欠,能拿到手的也很少,倒不如取消。取消宗禄之后,就可以拿军饷了。”

“宗军士卒,军饷每月五两起步,年节还有额外赏赐,随着军龄增加还会上涨,足以养活一家人。若是立了不小的功,就有机会封为男爵、子爵。”

“是个好主意!”蜀王终于想到这个法子的妙处,“军饷五两起步,那就绝非普通军士,乃是八品官员的俸禄啊。可是这男爵、子爵却是国朝所无…难道你要更改大明爵制?”

朱寅点头道:“不错,自古以来,时过境迁,没有不变之法也,不能拘礼祖制了。”

“就说这大明爵位之制度,宗室一套,民爵一套,互不兼容,乱七八糟。伯爵之下可以世袭的官职,又有什么卫指挥使、同知、佥事、锦衣卫千户、百户、朝天女户…”

“体系各有不同,不但令人难以适从,而且军职武将能够世袭获取,不利于激励将士,军职也不再为世人所重。”

“所以,还是唐代的军功制度好。宗室、武将、文臣,全部用公侯伯子男,统一适用。既有利于定尊卑,也利于明功赏,激励人心,奖掖上进。”

“国朝则是不同。只有公侯伯,废子爵男爵,却又搞出卫指挥使、佥事、千户、百户取而代之。可是自古以来,皆知子爵、男爵之金贵,谁在意千户、百户这种世袭军职?多少世袭军官不会射箭骑马,视国家武功若儿戏也,尚武之风何来?”

“文官们不愿意大明有尚武之风,可是太祖马上得天下,我大明以军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国初诸王,谁不是率兵守国门?咱们宗室,恰恰最不应该忘本,恰恰最应该恢复尚武之风。”

“我今日是摄政太傅,就当新官上任三把火,有些规矩要改改了。回南京之后,我就恢复子爵、男爵,将国朝爵位等级,更为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侯、乡侯、伯爵、子爵、男爵,凡九等。文武有功皆可封授,有功于国者,不问出身、男女、行业,皆可封授。”

“无论什么爵位,除了太祖开国爵位之外,其余爵位除非有大功于国,特许世袭罔替,否则一律降等袭爵,到了最低的男爵,可再袭一代。不过,若是有功,可以晋升爵位,或者缓一代降爵承袭。”

“宗室女爵位,不变。但也能因功晋爵,并非一成不变。”

朱寅侃侃而谈,让朱宣圻都难以消化了。

灭了奢崇明的四万多大军,朱寅已经有胆气开始试水改革了。爵位制度改革,建立宗军,就是宗室改革的开始。

为何?因为这种性质的改革,还没有触及到世家大族的核心利益,动的不是垄断地方的缙绅阶层,阻力最小。

藩王们虽然豪富尊贵,可是他们没有权柄,其实没有太大势力,难以阻止朱寅的宗室改革。

朱宣圻好不容易消化朱寅的话,问道:“那么镇国将军以下的宗室爵位,伯爵以下的指挥使等世职,都要革除?”

朱寅毫不客气的点头,“对,革除!什么将军、中尉、指挥使、锦衣卫千户等等,都应该是军职,武官!不是武人、不懂军事,不可任职!”

“那些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只知道吃喝嫖赌、天酒地,拉不开弓、骑不得马,却被封为将军,这就是儿戏军职。难道什么人都能称为将军么?”

“朝廷养不起宗室,必须要改了。以后郡王之子袭封,只能有一人降一等封国公,其余诸子降七等封为男爵。”

“如今已封的镇国公,全部改授为伯爵。辅国将军改封为子爵,奉国将军改封为男爵。奉国将军以下,不再有爵位,但解除从业限制,允许从军、科举、经商等诸业。”

“世袭指挥使、世袭卫佥事、同知改授为子爵。世袭锦衣卫千户改授为男爵。”

朱宣圻沉吟一下道:“爵位降低了,又降等世袭,几代之后就是庶民。奉国将军以下更是失去了爵位,会有很多人不满啊。”

“这是没办法的事。”朱寅说道,“朝廷养不起了。以后宗室越多,负担越重。长痛不如短痛。再说,他们就是爵位等级不变,朝廷不也是拖欠、扣罚宗禄?”

“起码,他们能自由了,能够想做什么做什么。难道自由二字,不比之前的什么将军、中尉头衔贵重的多?”

蜀王一拍腿,“当然是自由重要!再大的富贵,再多的金银,若是不得自由,也有什么意思?我宁愿当个自由自在的乡绅,也不愿当劳什子亲王!”

“稚虎,如果朝廷能让我自由自在,我这个王爵可以还给朝廷!”

朱寅笑道:“保留你们的爵位,一样能给你们自由。蜀王叔,朝廷可以解除对宗室的限制,但是我问你,若是朝廷要各藩王退还大多数的土地、产业,才愿意恢复各藩自由呢?”

蜀王思索了一会儿,语重心长的说道:“稚虎,宗室若是这么下去,大明迟早会被拖垮,到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万一真有那一天,刀子在别人手里,生死都由不得自己,田地产业还是自己的吗?”

“我早就看明白了,咱宗室利益之攸关,就是大明社稷!社稷为重,宗室才能长盛不衰。”

“与其那样,还不如趁早放手,只当为大明、为祖宗尽尽心,也能换取来之不易的自由,穷苦的宗室们也能自食其力的养活自己,朝廷负担轻了,宗室们也能像个人。”

他叹息一声,“我活了四十多岁,什么富贵都享受过了。唯独自由自在四字,至今思之不得,梦寐以求啊。人生苦短,寿无百年,若是只知锦衣玉食,不知江山月色,也是白来人间一遭啊。”

“其他宗藩是不是愿意我不知道。但是我却是愿意,宁愿退还大多数的田地产业,捐出大半的金银,也要换个自由自在。”

“好!”朱寅一拍手,“蜀王叔痛快,此事包在我身上,不久之后,王叔就能自由自在了。就算你去北京,我也不拦着。不过,眼下在四川,还要蜀王府帮我做一件事。”

一边说一边给蜀王倒了一杯茶。

蜀王道:“你说来听听。”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