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逐光glAOB笔趣阁最新章节免费 > 年味里的暖与冷(第1页)

年味里的暖与冷(第1页)

腊月廿七的风裹着老街特有的甜香,卷过启元中学门口的悬铃木时,把枝头最后几片带霜的枯叶吹得打旋。这座沿江的南方城市,此刻已浸在浓得化不开的年味里。杂货店将成箱的红灯笼摞在玻璃门旁,真丝灯穗垂着没拆封的塑料膜,在夕阳下泛着柔亮;卖春联的摊位前,戴老花镜的老爷爷挥着大狼毫毛笔,松烟墨在洒金红纸上晕开,香气混着寒风飘得很远;穿厚棉袄的小孩攥着裹着玻璃纸的糖葫芦跑过,糖霜蹭在藏青色校服袖口,家长在后面笑着追,“慢点儿跑,地面滑”的叮嘱裹着白气,落在结着霜气的路面上,惊得路边觅食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掠过挂着“百年老字号”木牌的熏鱼店。

徐扬背着粉色小雏菊书包,拉链上挂着的小雏菊挂件随脚步轻轻晃。

“之前的帆布书包呢?”江舒雨抱着画夹迎上来,目光落在她的新书包上,还记得徐扬之前总宝贝那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连下雨天都要护在怀里。徐扬摸了摸书包上的雏菊图案,有点不好意思地笑:“帆布包的肩带磨破了,妈妈上周洗衣服时发现的,非要让我换这个。”她顿了顿,指尖蹭过书包内侧的标签——上面还留着妈妈手写的“扬扬的小雏菊”,“其实这书包去年就买了,去年开学时候背了一段时间,后面总舍不得背,怕弄脏弄破,妈妈说‘书包就是用的,用旧了才好看’,昨天还特意帮我把挂件缝紧了。”

江舒雨笑着戳了戳书包上的雏菊:“比帆布包好看多了!小远看到肯定喜欢,他上次还说‘徐扬姐姐的书包要是有小雏菊就好了’。”她把画夹往怀里紧了紧,眼底藏着点神秘的笑意,“刚才路过浙江中路的报刊亭,老板说最新的《影视周刊》有许漾的报道,我本来想给你买,结果最后一本被初三(2)班的学姐抢走了。她还跟老板说‘许漾是艺中的,咱们这儿的小明星得支持’,我都没抢过。不过没关系,我给你准备了别的新年礼物,比杂志还特别,熬了三个晚上才弄好呢!”

“特别?”徐扬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停下脚步追问,指尖不自觉地攥紧了书包带,指腹蹭过帆布上的小雏菊刺绣,布料的纹理带着熟悉的温度。“是比上次你画的《向日葵晨跑图》还特别吗?”她想起江舒雨之前为了帮她打气,在素描本上画的“瘦身进度图”,每一笔都透着认真,连她晨跑时马尾辫晃动的弧度都画得格外逼真。此刻听到“特别礼物”,连脚尖都忍不住往江舒雨身边凑了凑,满是期待,“我上周翻晨跑手册时还跟小远说,你把我晨跑的样子画得比照片还生动,要是印成小卡片,肯定能当晨跑小队的‘加油符’,他当时就说想跟你学画画呢。”

江舒雨被她的样子逗笑,伸手拂掉徐扬肩上的梧桐絮,故意吊了吊胃口,“你先别急,等咱们走到前面的水仙摊再给你看。不过,你上次说‘新年要互相送点实用的心意’,可别告诉我你忘了?我可是特意按你晨跑的场景画的礼物,连小远攥着悬铃木叶子的细节都没漏。”

“没忘!怎么会忘!”徐扬赶紧把书包转到身前,拉开侧袋拉链时动作格外轻,像怕碰坏里面的东西。她掏出一个磨砂银的笔盒,盒身印着极简的风景线条,是她攒了两个月零花钱,在老街“老美术用品店”挑的“专业风景二十四色马克笔套装”。笔盒打开时,二十四支笔按色系整齐排列,精准得像为江舒雨量身定制。浅粉、浅蓝是画晨跑小队运动服的,鹅黄、浅金能调出水仙花瓣的暖光,深棕、赭石专勾悬铃木枝桠的纹理,连老弄堂墙面的米白色、墙角阴影的浅灰色都配齐了,甚至还有一支专门画晨跑时阳光的“浅橙+米黄混色笔”。

笔帽上还贴着徐扬手写的小标签,用荧光笔标注着“晨跑服浅粉+米白调(显软,适合画朵朵的外套)”“老槐树深棕+赭石调(加一点浅灰显旧,像咱们弄堂口那棵)”,字迹歪歪扭扭却格外工整。标签纸边缘还被她用细砂纸磨过,怕刮到江舒雨的画纸。“美术老师说,专业马克笔不是越多色越好,精准才管用。”徐扬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指尖轻轻碰了碰那支浅金色笔,“你上次说旧马克笔调不出腊梅的浅金色,我特意让老板拿了色卡,试了三次才确定这套。虽然比不上许漾之前给你的限量款金色笔,但画咱们的晨跑小队、老弄堂的风景,肯定够了。对了,里面还有我抄的配色表,比如画弄堂夕阳时,用浅橙+米黄,比单支暖色更自然,你上次画晨跑背景时,不就说夕阳总画得像‘冷光’吗?”

江舒雨的指尖捏着那支标注“腊梅高光色”的笔,突然有点发颤,笔帽上的标签纸还带着徐扬指尖的温度。她不过是上周随口抱怨了一句“旧笔涂不出晨跑时的阳光感”,没想到徐扬记了这么久,连配色表都抄好了,甚至记得她画夕阳时的困扰。“这比我去年生日收到的三十六色笔还实用!”江舒雨的声音比平时轻了些,却满是惊喜,她赶紧把笔盒放进画夹的侧袋,还特意垫了张软纸巾,怕笔帽磨到里面的连环画,“我之前画老弄堂的阴影,总要混三支笔才调对颜色,现在有现成的‘老弄堂阴影色’,以后画晨跑小队的背景,能省好多时间。说不定下次还能给小远画张‘晨跑加油卡’,用你送的浅金色笔勾边,肯定好看。”

两人并肩往前走,路过街角的水仙摊时,江舒雨才停下脚步,郑重地打开浅棕色画夹。金属搭扣“咔嗒”一声轻响,里面是一叠用棉线装订好的连环画,封面用金色马克笔写着“晨跑小队成长记”,字体边缘描了圈银边,旁边画着徐扬、小远和几个晨跑小孩的卡通形象。徐扬扎着高马尾,手里举着小旗子,旗子上的小雏菊和她书包挂件一模一样;小远穿着宽松的运动服,手里攥着片悬铃木叶子,叶脉清晰得能数清;朵朵站在旁边,举着写有“加油”的牌子,牌子边缘还画着小小的向日葵;背景是熟悉的晨跑路线。

“哇!”徐扬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手指轻轻拂过画纸边缘,那是江舒雨用细砂纸磨过的,触感软乎乎的不刮手,“你居然把咱们晨跑的每一步都画下来了!你看这个‘便民健身角’,健身器材上的‘社区赠’标签都没漏,还有小远第一次跑满半公里时,我给她贴的小老虎贴纸,连贴纸的纹路都画出来了!”她翻到第二页,看到自己蹲在地上给小远戴手套的场景,手套上的小雏菊图案和自己书包上的分毫不差,小远的耳朵红得像番茄,还偷偷把脸往她胳膊上靠。连这个她自己都快忘了的细节,江舒雨都精准捕捉到了,眼眶忽然有点发热,“你怎么记得这么多细节啊?我都忘了上次给小远戴手套时,他还小声说‘姐姐的手套好软’,当时风大,我还以为他没说清楚呢。”

“因为我每次陪你晨跑,都在偷偷记呀!”江舒雨笑着翻到最后一页,画面里是除夕晨跑的场景。晨跑小队围着弄堂口的悬铃木,树上挂着徐扬爸爸写的小红灯笼,灯笼穗子被风吹得飘起来;徐扬手里举着刚煮好的茶叶蛋,蛋壳上还画着小雏菊;小远递来他奶奶做的糖年糕,年糕上撒着白芝麻;背景里徐扬家的窗户亮着暖黄的灯,窗上贴着郁芬芳剪的小雏菊窗花,连窗台上摆着的水仙花,都画得和徐扬家现在的那盆一样,花骨朵裂开的缝都清晰可见。“旁边这个小彩蛋,”江舒雨指着画面角落,那里画着许漾站在腊梅树旁的小像,穿着浅灰色针织衫,手里拿着一本琴谱,“是我特意加的,你不是总惦记她拍戏冷不冷嘛,就画了她站在暖光里的样子,腊梅开得正好,她手里的琴谱也没合上,像刚练完琴歇脚呢。”

徐扬把连环画抱在怀里,像抱着一团暖乎乎的小太阳,连指尖都泛起热意,“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新年礼物!比爸爸给我买的晨跑计时器还特别!我要把它放在晨跑手册的最前面,每天晨跑前都翻一翻,等小远乐乐他们下次来,我也给他们看看,他们肯定会开心得跳起来。对了,下次晨跑咱们带着你的画,让他们照着画里的姿势练,小远上次还说‘不知道怎么跑才不崴脚’,画里你的姿势那么清楚,他肯定能学会。”

风里的年味更浓了,远处传来卖糖画的吆喝声,“转糖画喽——老味道”的声音甜脆,裹着冷意飘过来。江舒雨把徐扬送的马克笔盒紧紧抱在怀里,指尖捏着那支“腊梅高光色”笔,忽然开口,“我表姐在艺中当美术老师,昨天跟我视频时说,最近总看到许漾的保姆车停在艺中门口,每次都停得很匆忙,好像拍完戏还要赶去别的地方,挺忙的。有次她傍晚路过,看到许漾的助理在买热饮,手里还拿着本数学练习册,她还听剧组的熟人说许漾拍夜戏要到很晚,只能啃几口面包,连喝口热汤的时间都没有。”

徐扬的脚步顿了顿,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连环画里许漾的小像,心里忽然有点发空。她只知道许漾在拍电影,要拍夜戏,却不知道她连顿热饭都顾不上吃,更不知道她背后有多少赶不完的行程、补不完的课。“她肯定很辛苦吧?”徐扬小声说,声音里带着点惦记,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很快散开,“希望她拍摄能顺利点,别遇到忘词或者道具坏了的麻烦,也能偶尔歇会儿,喝口热姜茶。就像咱们现在这样,能捧着热乎的糖炒栗子,看弄堂里的红灯笼慢慢亮起来。”

江舒雨点了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颗芒果味的硬糖,递给徐扬,“肯定会的,许漾那么厉害,拍电影肯定能顺利。咱们也别担心啦,先好好过年,等年后说不定能看到她的新电影呢。对了,明天去罗奶奶家,你别忘了带糖年糕,小远昨天还跟我念叨,说想吃你妈妈炸的春卷,说比‘老周熏鱼’店的还香,上次他尝了一口,就一直记着。”

徐扬剥开糖纸,芒果的甜香在嘴里散开,心里的惦记却没散。她抬头望向外滩的方向,能看到远处的霓虹像碎钻撒在江面上,那是城市最标志性的年味风景,游船载着红灯笼缓缓驶过,汽笛声裹着年味飘得很远。不知道许漾有没有机会停下来看看,有没有机会像普通人一样,在过年时和家人围在一起吃顿热乎饭,不用被“拍摄”“补课”的安排追着跑。

城郊的老片场里,冷光灯正把道具钢琴照得像块冰雕,银白色的光柱从天花板垂落,将琴键的缝隙都照得分明,连落在琴键上的道具雪花残屑,都透着股刺骨的寒气。这片场是旧纺织厂改造的,深灰色墙壁上还留着“安全生产”的旧标语,现在被刷成了哑光黑,衬得片场更显冷清,只有远处道具组整理东西的“哗啦”声,偶尔打破寂静。

许漾穿着洗得发白的旧毛衣,袖口磨出的毛边在光线下格外明显,肘部还缝着块浅灰色补丁。这是造型组特意做的“旧化处理”,布料是从老街“老布店”淘的粗棉纱,摸起来有点糙,却让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穿的毛衣,是外婆在老洋房的石凳上织的,用的也是这种棉纱,只是那时的毛衣裹着暖,现在的却透着片场的冷,风从门缝里钻进来,顺着毛衣的缝隙往骨子里渗。

她刚拍完林晚在酒吧弹《月光》的重场戏,指尖还残留着琴键的凉意,连按揉小臂的动作都带着疲惫。连续三天的夜戏,让她的眼底泛着淡淡的青黑,化妆师补妆时,手里的遮瑕刷动作放得很轻,还小声跟她说“许老师,等下拍完赶紧用热毛巾敷敷眼睛,不然明天该肿了,冬天风硬,最容易冻着眼睛。我家孩子跟你差不多大,也总熬夜写作业,我每天都给她煮红枣茶,你要是不嫌弃,等下我给你装一杯,热乎的能暖身子。”

“谢谢。”许漾轻声应着,目光落在化妆师手里的遮瑕膏上。那是她常用的牌子,质地轻薄,不会卡粉,化妆师记得她的肤质,连遮瑕的色号都没弄错。她忽然想起初二那年,外婆也是这样,记得她不吃西兰花老筋,记得她练琴后手腕会酸,那些细碎的惦记,像此刻化妆师手里的热毛巾,能悄悄暖透心里的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