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星球大战帝国星哥 > 第48章 伟大航路(第1页)

第48章 伟大航路(第1页)

(ps:求追读,上架后更新每天保底一万,追读数据太差了,大家帮个忙每天点一下,有票的也可以支持一下)

在遥远的银河系里,超空间航线就如同索龙故乡的公路,是星际旅行的命脉。

整个银河只有五条核心“干道”。

佩勒米安贸易航路、科雷利亚航路、科雷利亚贸易脊椎、里姆马贸易航路与海迪安航路。

从名称便能看出,它们最初是为促进银河早期贸易而生,直到后来各区域爆发衝突,才被用於军队调动。

而在这五条主航线之外,次要与区域性航线多达数千条,其中不少甚至不为大多数银河居民所知。

走超空间航线,比直接在星球间穿行快得多。

用“在高速公路上飞驰”和“在乡间小路上跋涉”来形容两种方式,再贴切不过。

这就產生了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若两颗行星直线距离一千光年,“直接穿越”可能需要一周。

但走一条绕远五、六倍的超空间航线,反而可能两三天內就抵达。

一个更直观的例子,就像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要么绕著分隔两地的森林走公路,要么直接“穿林而过”,后者看似距离短,实则耗时更久。

无论如何,导航计算机与超空间驱动器確实极大缩短了银河系內的旅行时间。

超空间驱动器等级越高,飞船在超空间內的速度就越快。

绝大多数星际飞船都配备主超空间驱动器与备用驱动器,以“喷火兽號”为例,其主驱动器为2级,备用驱动器等级则低得多,启用后会大幅增加旅行时间。

为何不统一给飞船装“高等级”超空间驱动器?

答案很简单。

成本。

主力舰的造价中,超空间驱动器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且飞船体积越大,需要的驱动器就越大,二者呈明显的线性关係。

比如“喷火兽號”的主超空间驱动器,单本体就有九层楼高,还不算配套的辅助系统。

显然,这种尺寸的驱动器绝不可能装到货船上,货船的驱动器要小得多,毕竟它们的体积有时比帝国级歼星舰小上百倍。

索龙还了解到,行星间旅行必须设定起点与终点坐標,超空间驱动器性能越好,能计算的中间坐標就越多。

2级超空间驱动器仅在速度上略逊於1级,运作原理基本一致,但价格便宜好几个量级,维护也更简单。

当年银河帝国从共和国重组后,认为无需再与独立星系邦联残部“竞速”,参议院的“经济学家”便主张给主力舰装2级驱动器。

性价比更高,效果却相差不大。

这恰好体现了帝国军工的核心思路,牺牲部分性能换成本优势,追求数量规模。

而新共和国的做法则截然相反,这点索龙早有察觉。

因此,根据超空间驱动器的尺寸、型號与等级,它能在起点和终点间规划出包含“中间坐標”的特定航线。

驱动器越好,可跳过的中间坐標越多,无需频繁脱离超空间重新校准。

共和国大军时期的战斗机,大多只能处理十个左右的中间坐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