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万林回想了一下学过的书面知识。
90年代中期,民营经济发展受到政策鼓励。银昌县是一座小县城,周边发达的重工业也是点燃兴盛之火的先决条件。
而这样的环境下,一家纺织厂由重工业托举,也是“以重支轻”的转型产物。
但更多关于纺织厂的,她没那么了解了,更愿意听冷冬香讲。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悦耳的自行车铃声。
虞万林转头看去,一个女孩把一辆自行车停在门口,一边喊道:“姐,我来了!”
虞万林想着门口还停着自己的小踏板车还在门边停着,便也走出来“挪车”。
虞万林走到门口,女孩又拨了两下自行车铃。直到虞万林的目光被自行车吸引过去了,女孩才拴好自行车,扬着脸走了。
虞万林不禁打量了一下这辆自行车。
可能是因为她前天便是被一辆突然窜出来的自行车刮倒的,想不到这东西威力有那么大,仍有点心有余悸。
这是一辆嫩黄色的自行车,崭新的车身在阳光下闪着光芒,想必是主人也很爱护。
只是后轮车圈上,有星星点点的红色痕迹,有点像油漆。
虞万林蹲下用手擦了一下,发现痕迹早已干涸了,肉眼看也看不出什么。
她倒下的前一刻,余光确实抓住一抹黄色,但那是肇事车的颜色还是远处小轿车的灯光,已经无暇分清了。
“哎!你碰我车干什么?”
虞万林一抬下巴,示意她看自行车后轮:“那红色的东西,哪儿来的?”
女孩蹲下身子看了一眼,又不可置信地用手擦了擦,最后撇撇嘴站起身来:“可能是路上的油漆沾上了吧。”
“这个颜色的油漆么?油漆颜色鲜艳,干涸之后会结块。可是你车上这块颜色暗红,倒像是……”
“倒像是什么呀?”
“我只是合理猜测。”虞万林转着脑子,想拖延时间借机找有关部门化验一下这块不明红色。
冷冬香在屋里见两个人还站在门口不进来,从屋内走过来:“怎么啦?”
虞万林笑得人畜无害:“没事的姐姐,我就是好奇这辆车。”
高桓宁翻了个白眼。
冷冬香没看到两人在门外的小动作,端了一盘饭菜上来:“快进来吃饭吧。今天怎么来这么晚?那会儿彩榕还问你呢。”
原来这就是圆脸女孩口中的高桓宁。
高桓宁看起来二十岁左右,刘海有些遮住了眼睛,被随手拨到两边。
“害,今天库房里来了一堆东西要记录,耽搁久了。姐,我放在你冰柜里的冰糕还有剩的吗?”
“说了好几次了边吃饭边吃冰糕对身体不好……冰糕早被你吃完了,今天有绿豆汤,我给你打一碗。”
“知道啦,姐你二十来岁怎么就唠叨上了。绿豆汤也好。”
冷冬香回身打开锅盖,发现只有一群绿豆在锅底躺着。
“姐姐,刚才给你盛的是最后一碗。”
虞万林站在冷冬香身后幽幽开口。
“噢,没事儿,还是多谢你呀。我给她开瓶汽水。”冷冬香刚要盖上锅盖,虞万林按住她的手,另一只手拿起勺子把锅底绿豆盛到碗里。
她又拿起热水壶冲了碗热水,放到高桓宁面前:“喝吧。”
二人在厨房的举动高桓宁自是没看见,只见高桓宁端起碗尝了一口,有些咋舌:“这怎么没有绿豆味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