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良种(第1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良种(第1页)

考核有条不紊地进行著。

有邻村新招来的染工,因为调色精准、染布均匀,被直接评为“熟练工匠”,月钱从学徒的五钱一下子涨到了八钱,激动得眼圈都红了。

也有个別工匠因为疏忽导致次品布较多,被评为了下等,月钱被下调,脸色顿时变得灰暗。

等级和薪酬直接掛鉤的竞爭氛围,鞭策著每一个人。大部分人都憋足了劲,互相较著劲,坊內学习切磋的风气浓厚了许多,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角落里低声嘀咕。

“哼,飞梭区那些人,不就是仗著新机子快吗?评那么高。”

“就是!咱们累死累活用手织,哪比得上那嗖嗖飞的。”

这些话传到了何伯和林婶耳朵里。

当晚,考核结束后,何伯召集所有大工匠和小组头目开了个小会。

“飞梭快,那是机巧的力量,是老爷的本事!”何伯沉声道,“但考评选的是什么?选的是你手上的真功夫,是布面的品相,是干活的勤勉踏实,是带徒弟的用心。飞梭区的布要是织得稀鬆毛糙,照样评低分,手织的布要是织得细密平整又用心,评高分也是应该的。以后的考核,只看结果,不问手段,谁再嚼舌根,说用飞梭占了便宜,先想想自己布织得够不够好,心摆得够不够正!”

林婶也说道:“老爷说了,新机子虽好,老手艺也不能丟,手织的功夫,才是根本,都给我把心沉下来,好好练。本事在自己身上,才是硬道理!”

这一番话,压下了那些抱怨。

……

崇禎二年十月初五,琼林商会设在村边小码头的临时仓库外,比往日热闹许多。

一艘吃水很深的平底河船缓缓靠岸,船头站著的是风尘僕僕的海上贸易分会国內部负责人陈定海。他一身短衣打扮,脸上带著长途奔波的疲惫,眼神却格外亮。

陈善长带著几名伙计早已等在岸边。

船刚停稳,跳板搭好,陈定海就迫不及待地跳下来,几步走到陈善长面前,深深行了一礼:“副会长!东西我带回来了,没辜负大家的期望!”

他转身朝船上挥了挥手,几名船工小心翼翼地抬下几个沉甸甸的陶罐,罐口用油布和麻绳封得严严实实。

“快,搬进仓库!”陈善长眼中也闪著热切的光芒。

仓库里,陈子壮已经闻讯赶来。陈定海指挥船工將陶罐轻轻放在乾燥的地面上,解开绳子,掀开油布,又撬开密封的泥盖。一股混合著泥土和种子的独特气味瀰漫开来。

陈定海指著其中一个罐子,里面满是饱满圆润、深褐色的种子,说道:“老爷,副会长,请看!这是我从湖州府辗转买来的正宗湖桑种子,整整三斗,粒粒饱满,出苗率一定高,湖桑叶子又大又厚,丝质上乘,最適合养蚕。”

他又指向旁边两个稍小的罐子,里面的种子略小,顏色更深,“这是我和手下跑遍粤北几个產丝的穷乡,从山民手里高价收来的本地老桑种,虽然名气不如湖桑,但耐湿、抗病,特別適应咱们岭南这种湿热多雨的天气。这里也有两斗。”

(请记住海量小说在101看书网,101????????????。??????任你读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陈子壮走上前,俯身从湖桑种罐中抓起一把桑籽。

籽粒在他掌心滚动,沉甸甸的。

他又捻起几颗粤北桑种看了看,点点头,脸上露出难得的畅快笑容:“好!定海,这趟辛苦你了,以湖桑为本,粤北桑为用,因地制宜,做得很好,这是我们琼林纺织原料自给的重要一环,你立了大功!”

陈善长用力拍了拍陈定海的肩膀:“干得漂亮!回头商会一定重重有赏!快,安排人手,把这些桑种好好保管在乾燥通风的地方!绝不能受潮,也不能让老鼠咬了!”

几天后,秋高气爽。

陈子壮换上一双耐磨的粗布鞋,带著何伯、林婶以及商会里两位略懂农事的老管事,来到了沙贝村外围。

村北面,靠近一条蜿蜒小河,有一片地势较为平缓的滩涂地。

陈子壮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在手里捻了捻,又捏碎一块土疙瘩,看了看湿度和土质。

“这里靠近水源,取水方便。土质虽然不是最肥沃的,但也算鬆软,排水还可以。”他指著这片地说道,“划出三十亩地,等开春后,专门用来培育桑苗!湖桑和粤北桑,各划一块区域试种比较。”

他又指向离河稍远、地势略高的一片坡地:“那边,土质有些贫瘠沙化,但阳光充足,排水很好,不容易积水。”他抬头看了看当空的秋阳,“预留五十亩。这块地,是给准备的。”

“?”何伯有些惊讶,“老爷,咱们岭南又湿又热,种怕是不容易吧?听说北方种得多……”

陈子壮站起身,目光望向远方:“岭南湿热是不假,但並非不能种。古书上有记载,福建、广东一带也有出產。关键在於选种和田间管理。我已经翻阅了许多农书,结合本地气候,草擬了《桑苗培育法》和《岭南植初探》。”

他从怀里掏出两卷写满字的纸稿,递给身旁的老管事,“这两份方法是初步擬定的纲要。你们俩立刻去南海县內寻访,特別是找那些曾经种过桑树、栽过的老农,不管什么出身,只要有真本事,不惜重金请来,一起研究这个方法,查缺补漏,制定出最適合本地水土的章程。开春之前,必须把培育桑苗、种植的一切准备工作安排妥当。”

老管事恭敬地接过纸稿:“是,老爷!我们这就去办!”

纺织坊东北角的快织区,墙內,“嗤嗤嗤”的飞梭破空声日夜不停,墙外,值守的商会护院族人,都是陈姓本家或姻亲故旧,待遇优厚,忠诚可靠。他们眼神锐利,警惕地扫视著每一个试图靠近或窥探的人影,严格执行著“非请勿入”的规定。

然而,飞梭机高速运转时发出的那种不同於普通织机的、尖锐而密集的声响,终究难以完全隔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