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好几天的反覆比较,最终有三个配方胜出。
“丁十五號”、“丁十九號”、“丁二十二號”。
它们各有各的偏向:
丁十五號,追求的是极致的强度。
丁十九號,在强韧和顺滑之间取得了不错的平衡。
丁二十二號,在保证基础强度足够的同时,更看重纱线柔顺的手感和织起来是否流畅。
陈子壮决定,对这三个最优候选进行更严格、更接近真实织布情况的检验。
他加大了每次上浆的纱线量,严格按照这三个最佳配比,分別准备了三碗强化浆料。
测试工具也升级了。他改用更精巧的小夹具,一头固定纱线,另一头连著个能掛重物的鉤环,用不同重量的標准小铜锭进行拉伸测试,精確记下纱线被拉断时掛的铜锭到底有多重。
结果很明显,“丁十五號”的断裂强度远远超过另外两个,几乎是没上浆的纱线的四倍。
接著,他用新打磨好的、粗糙程度完全一样的粗麻布片,让浆好的纱线以固定的速度和压力,在上面来回摩擦一百次。
结果出来了:“丁十五號”浆纱表面毛毛糙糙,断了两根。“丁十九號”毛羽少一些,断了一根。“丁二十二號”只有轻微起毛,一根都没断。
在微型织机上的测试时间也延长了,每种浆纱都连续织了好几尺长的小布块。
“丁十五號”断了三次头。“丁十九號”断了一次头。“丁二十二號”从头到尾都很顺滑,一次断头都没有。
最后,把三种浆纱都水洗揉搓,然后晾乾。
“丁十五號”浆膜保留得还行,但手感明显变硬了。“丁十九號”保留得比较好,手感没什么太大变化。“丁二十二號”几乎看不出被水洗过的样子,手感依旧又软又韧又滑。
综合所有测试数据,“丁二十二號”配方成为了最后的贏家。
它不仅仅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薯粉浆,更是达到了陈子壮心里对“更好用的浆”设定的那个初步目標。
……
实验成功的兴奋劲头稍微过去一点后,陈子壮回到了书房。
油灯下,他铺开一张新纸,开始把这份来之不易的“秘浆”母液配方正式確定下来。
形態就定为浓缩液体。因为比起固体或者粉末,液体更容易准確量取、能快速和热的基础浆混合均匀,也更方便隱藏它里面复杂的成分。
核心配方包括:
x份精製浓缩除味胶液:提供最主要的增韧和粘合作用,是浆料的骨架。
y份稳定化超细悬浮粉浆:起到填充、增重和辅助增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