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 > 第八十章 这里太小写不下(第2页)

第八十章 这里太小写不下(第2页)

……

基础的浆料已经准备好了,动物胶、磨好的滑石粉、化开的蜂蜡也都各有一小份样品。陈子壮打算先试著把它们混在一起,看看这个“理想配方”在现实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他先按“甲二乙二”的標准配好一份木薯淀粉基浆,倒进一个乾净的敞口瓷碗里。

第一步,加胶水。

他选的是初步提纯过、浓度適中的一份胶水,跟之前用的“丙一”差不多。

小心滴了几滴进去,拿木棍快速搅匀。

“明显变稠了,搅起来感觉有细小的疙瘩。”

他用手指沾了一点,搓了搓,確实能感觉到非常细小的颗粒,看来相容性还是有问题。

第二步,加滑石粉。

他把磨好筛过的滑石粉加了点清水,使劲搅成浑浊的悬浮液,倒进已经混了胶水的浆料里,继续搅拌。

混合物眼看著变得更粘稠、更浑浊,甚至有点“沙沙”的感觉。

可是,只放了不到一刻钟,碗底就明显沉淀了一层白色的滑石粉,上面的浆液则变稀了。

“沉得太快了。”他记了下来。

第三步,试试润滑剂。

他又加热化开一小块蜂蜡,趁热倒进这碗已经变得粘稠、开始分层的混合物里,用力搅拌。

黄色的蜡液在白色的浆糊里费力地翻滚、拉丝,最后变成无数细小的蜡粒,有的漂在表面,有的像杂质斑点一样混在浆糊里,怎么也融合不到一起。

一碗顏色浑浊、质地不均匀、夹杂著细小颗粒和蜡点的“浆糊”摆在面前。

这模样,实在跟“秘方”扯不上关係。

陈子壮拿了几根线,蘸上这“浆液”,掛起来晾乾。干透的线样情况很糟,上面的浆膜厚薄不均。用手指稍用力搓或者弯折一下,浆膜就一片片掉下来。

用手拉一拉测试强度,结果跟纯淀粉浆的线相比,几乎没什么改善。

摸上去的手感更是糟糕,有的地方硬脆,有的地方发粘,有的地方滑腻却鬆散。

他放下线样,拿起记录本,仔细记下每一种失败的现象:

胶水加进去出现小胶粒,相容性不好。

滑石粉沉得快,粉末不够细,悬浮不稳。

蜂蜡没法乳化,结成颗粒,油和水就是不融合。

混合浆液整体不稳定,会分层。

干后成膜效果差,强度没怎么增加,手感很糟糕。

他盯著记录,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想法:

胶的腥味还得去掉,提纯和浓缩的方法要改进,得保证它能和水浆很好地混合,浓度和添加量要更精確。

粉现在磨得还远远不够细,粉末的细度必须提高,怎么让它稳定地悬浮在浆液里是个大难题。也许可以试试跟胶水结合,胶水比较粘稠,说不定能减缓沉淀。

蜡,油和水天生不相容,光靠简单搅拌是没用的。必须找到方法把它乳化成稳定的“膏”或者“乳”,这也许需要胶水来中和,蛋白质类的东西本身应该有一定的乳化能力。

我有一个绝妙的想法,可惜这里太小,暂时写不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