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 > 第七十九章 格物实验室(第2页)

第七十九章 格物实验室(第2页)

最后是简单的手拉强度测试。

他用手指捏住浆好的线和没浆过的原线两头,慢慢地用力拉。

“没浆过的纱,稍微用点力就断了。”

“用甲二號浆液处理的纱,需要多用一倍多的力气才会断。”

“採用甲二號粉水比例,配合乙二號熬煮方法,效果最好。”

他在记录纸上写下结论,並且详细標明了粉和水的比例、熬煮时间以及控制温度的要领。

……

一股淡淡的、混合著毛皮和油脂的味道,在实验室里漫开。

炭炉上的小铜锅正咕嘟咕嘟地响著,里面煮著一锅浑浊粘稠的液体,那是清洗过的碎皮子,主要是猪皮,还掺了点牛皮的边角料。

这些原料,也是用別的藉口弄来的。

有一天中午,陈子壮叫住管家陈安:“以后厨房採买肉食的时候,要是碰到乾净的、剔下来的肉皮,或者屠户那里不要的碎皮,都收些回来。嗯,就说夫人想试试熬皮冻。”

於是,这些带著原始腥气的原料,就由忠诚的老僕人混在每天送进府的杂物里悄悄带回,再一声不响地送进实验室。

陈子壮亲自动手,把这些皮料反覆清洗、浸泡、刮蹭,尽力去掉上面残留的油脂和脏东西,这活儿又枯燥又费劲。

清洗乾净的碎皮被放进加水的铜锅。他开始控制不同的条件来做实验:

“丙一:皮二两,水六两,小火熬一个时辰。”

“丙二:皮三两,水五两,中火熬一个半时辰。”

“丙三:皮四两,水五两,大火熬半个时辰。”

熬好的胶液,顏色有深有浅,散发出的胶味更浓了。

他用好几层细布,亲手一遍遍过滤滚烫的胶液,直到得到相对清澈、或者至少是均匀微浊的液体,然后倒进小瓷罐里备用。

接著,他观察胶液本身的粘稠度,用细木棍挑起来,看拉出的丝有多长、韧不韧。

先取一小碗標准的木薯浆,他標记为甲二乙二,用木棍搅动著保持流动,然后小心地滴进几滴不同浓度的胶液。

“加入丙一胶液,混合得还算均匀,没有明显结块。再加几滴。咦,边上怎么出现小颗粒了?”他皱著眉头记下来。

“加入丙二胶液,变得特別粘稠,搅拌起来很费劲,稍微放凉就看见絮状的东西。”

“丙三胶液是大火快熬出来的,有股焦糊味,加进去立刻形成小颗粒,很难搅开。”

然后,他用这些混合了胶液的浆料涂抹线,晾乾之后测试:

“加了丙一的,干了的膜韧性稍微好点,但发粘,容易沾灰。”

“加了丙二有絮状物的,成膜不均匀,干了以后有的地方脆硬,有的地方粘软,强度提升不大。”

“加了丙三的,膜表面粗糙,有颗粒感,一拉就脆生生地断了。”

总的来看,问题是混合容易结小块,也就是相容性不好。干了的膜性能不稳定,要么太脆,要么太粘,而且胶的腥味明显。

每个现象旁边,他都標註著对应的胶液编號和处理条件。

……

实验室里的挫折,並没有让陈子壮灰心。

他回到书房,思路转到了填充剂,也就是滑石粉上。

热门小说推荐

御灵真仙
不问苍生问鬼神御灵真仙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