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特点最鲜明的清末民间建筑 > 第四十六章 孙先生(第1页)

第四十六章 孙先生(第1页)

那汉子名叫刘百炼,闻声抬头,见是个精壮后生,眼中虽带警惕,但扑鼻酒香袭来,犹豫片刻还是接过酒囊,仰头猛灌一口。酒气冲喉,呛得他连咳几声,哑著嗓子道:“谢,谢了!愁啊,怎能不愁!”

陈运顺势蹲到他身旁,道:“有啥愁事?说出来心里也痛快些。”

刘百炼借著酒劲,愤懣难抑:“炉主老爷跟催命似的赶工!工钱?嘿,还压了三成!家里老娘病著,连抓药的钱都凑不出来,娃饿得直哭,这日子,真是过不下去了!”

陈运並不多问,待他喝完,取回酒囊悄然离去。刘百炼仍自顾自地说著愤慨之词,竟未察觉那递酒之人早已离开。

当夜,待眾人宿於客栈后,陈运才將午后巷中遭遇详细稟报陈子壮。

陈子壮略一沉吟,道:“去,想办法將那汉子悄悄请来,切勿惊动旁人。”

不多时,刘百炼被陈运半请半扶带至客栈。他酒意已醒了大半,见房中陈子壮与张家玉气度不凡,顿时惶恐,扑通跪地:“老爷恕罪!小人白天喝多了胡言乱语,作不得真,作不得真啊!”

陈子壮神色温和,抬手道:“起来说话。无妨。你之困境,我们略知一二。如今沙贝正要兴工备械,急需熟諳冶铁铸造之匠人。若愿携家小同往,可领安家银,工钱足额发放,另分派居所。技艺精湛者,工钱翻倍。屋旁尚有閒地可供种菜。”

刘百炼猛地抬头,眼中霎时放出光来,却又迅速黯淡,挣扎道:“老爷厚恩,小人一辈子记得!只是,小人的爹娘都葬在佛山祖坟,祖屋虽破,总也是个根。况且佛山行会规矩严得很,若知我私自离开,必定严惩,打断腿都是轻的,还会连累作保的亲邻。”

终究,在宗族牵绊与行会威慑之下,刘百炼含泪推却了这份难得的希望,千恩万谢后辞去。

张家玉並未气馁。次日清晨,他借茶馆老博士介绍,寻得一位赋閒在家的老工房书吏孙先生。

孙先生年近六旬,面庞清瘦,眼神却精明。

听明来意,他捻著稀疏的鬍鬚,谨慎答道:“离了籍的匠人?倒也確有。”他压低嗓音:“多是得罪了炉主或行会管事的,被找理由『除名排挤,在镇上待不下去。有的在码头扛包,有的走街串巷做些修补活计,还有的,唉,只能混在难民堆里苦熬。这些人,比在籍匠户更苦十倍。不过,”他话锋一转,“他们怕是更不敢与行会作对,早已嚇破了胆。”

张家玉初时未解其意,只是诚恳道:“还请先生指点。”

孙先生眯眼笑了笑,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嘆道:“老夫如今閒散之人,虽有心相助,奈何家中米缸也快见底嘍,有些门路,打点起来,难免要费些银钱周旋。”

张家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取出一包碎银推过去:“是小生考虑不周,这些请先生先拿著,事后定再重谢。”

孙先生拈了拈分量,脸上顿时浮起满意笑容,语气也热络了许多:“公子年纪轻轻,真是懂事!您放心,这事包在老夫身上。那些人的下落,我都清楚,保管给您找来得用的匠人!”

在孙先生暗中指引下,陈子壮一行人换上素旧衣物,深入镇外难民聚居之处。该地污水横流,秽气扑鼻,窝棚低陋,挤满面黄肌瘦、神色麻木之人。

经孙先生悄悄引线,他们见到几户蜷缩於窝棚中的家庭。这些人都曾是以冶铁为生的匠户,如今却形容枯槁、衣衫破烂,眼中不见神采。

其中有王金声,年过四十,因顶撞炉主被除名,一家五口挤在漏雨的棚內。

另有罗硬山,脾气刚硬得罪工头,遭排挤后只能在码头卖力气勉强餬口。

陈子壮站在一片稍显空旷之地,面对被孙先生悄然聚拢的几家匠人。

张家玉將沙贝所开条件再度说明:愿往者,发安家银,工钱按时足额,分配砖房,可垦菜地,更远离行会欺压。

匠人们一片沉默。

突然,王金声捶腿而起,豁出去般说道:“留在这横竖都是死!娃饿得声气都没了。老爷,小人王金声愿带一家五口跟您去沙贝,这条命,从此卖给沙贝了!”

罗硬山瞪著一双血丝眼,啐道:“干!老子早不是行会的狗了!在这饿死累死,不如搏他一把!行会?呸!怕他个卵!”

两人一带头,陆续有人应声。

然而並非所有匠人都如他们一般已是“自由身”。匠人赵老炉虽同样落魄,挣扎於难民棚区,其名籍却仍在行会册中,只是备受炉主打压。

孙先生暗中提醒:“老爷,这人名籍尚在,若要带走,纵是受排挤之员,按规矩也须行会点头『放籍,否则后患不小。这『放籍一事,怕得费些银钱周旋。”

张家玉心下瞭然,携足银票,再访铁行会馆。经孙先生打点,见到一位执掌匠籍事务的管事。

於偏厅暗处,张家玉不动声色地將一叠银票塞入对方手中。

那管事指间一捻,顿时堆起笑容:“哎哟,翰林公真是体恤下情、菩萨心肠啊!给这些穷汉寻条活路,会馆自然成全!”他拉长语调,却又压低声音:“不过嘛,下不为例。规矩,终究是规矩。”

他嘴上说著规矩,袖中银票却已利落收下,算是默许放人。

最终,一支小小队伍集结而成。

陈子壮一行人,共募得匠人五名,携家眷十余口,总计二十余人。眾人背著简陋行囊,其中除了破旧衣物,便是视若珍宝的铁锤、钳子等工具。

……

为安置这些匠户,陈运包下客栈整个后院,让赵老炉、王金声等五户匠人及其家眷得以暂歇。

热腾腾的糙米饭、简单的菜汤,几件凑来的乾净旧衣,对这些久经苦难之人而言,已是久违的温暖。

赵老炉手捧热碗,微微发抖,老泪纵横,向陈子壮深深一揖:“老爷活命之恩,如同再造。老汉这身骨头,从今往后就是沙贝的了!只要有一口气,绝不敢怠慢!”

王金声、罗硬山等人也纷纷放下碗筷,激动称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