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岭南古代史 > 第四十四章 抵达佛山镇(第1页)

第四十四章 抵达佛山镇(第1页)

后排弓手沉稳地放箭,將几个企图逃跑或顽抗的贼人射倒在地。

战斗毫无悬念。贼寇本就是乌合之眾,瞬间崩溃。没过多久,贼首被击毙,剩下的贼人要么跪地求饶,要么瘫软在地,再也无力反抗。

战后清点,一共击毙八人,俘虏十五人,大多面黄肌瘦、神色惊慌。缴获的不过是些破刀烂枪和棍棒之类。己方只有一名刀盾手在衝锋时被流箭擦伤手臂,伤势很轻。

陈运带人把俘虏集中看管。审问很快有了结果。

原来这批人是李魁奇溃散后流窜来的海盗,裹挟了一些本地游手好閒之徒和沿途掳来的流民,专门挑防御薄弱的小商队、落单行人以及逃难的饥民下手抢劫。

陈子壮走到俘虏面前,目光扫过这些衣衫破烂、面有菜色的人,高声说:“你们聚眾山林,拦路抢劫,按律全都该斩!”

俘虏们一听,顿时哭喊哀求声响成一片。

陈子壮话头一转,说道:“但我看你们当中,多数是被凶徒裹挟,或是被饥寒所迫,情有可原。如今首恶已除,胁从的人,本官愿意网开一面。分你们一些乾粮,各自散去吧。回家种田也好,找活干也罢,务必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若再敢祸害乡里、持械为盗,定斩不饶!沙贝团练,也一定会追查到底!”

俘虏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隨即磕头如捣蒜:“谢大人!谢青天大老爷开恩!”

陈运於是命人分发少许乾粮。眾人千恩万谢,互相搀扶著仓惶逃入山林。那堆破烂兵器被团练兵士当场砸毁扔掉——不是不想用,实在是过於破败,修它的费用恐怕比重新打造还高。

解决了拦路的匪患,车队继续前进。

不久,遇到几位神色匆忙的行人。陈运上前问道:“老乡,这里离佛山还有多远?”

行人见陈运一行兵甲精良、护卫整齐,不敢怠慢,赶忙躬身回答:“军爷,过了前面那道山岭,再走几里官道,就是佛山地界碑了。这儿勉强也算佛山境內。”说完指了指前方隱约可见的山峦。

陈子壮在车中听到,微微点头,暂时没多说。

隨后,他望著窗外荒芜的田野,缓缓开口:“家玉、陈运,这一路所见流民,还有刚才那些劫匪,你们有什么想法?为什么百姓会流离到此,沦为盗贼?为什么官府有法律有军队,却无力安定地方?”

张家玉神色凝重,思索片刻回答:“老师,学生认为,根源在於『力量的失衡。官府要么腐败要么懈怠,没有尽到保护百姓的职责,这是失了该有的力量;百姓失去田地、失去生计,手无寸力,就容易被恶人裹挟,身不由己。”

陈子壮微微点头:“『知行合一。官府不能践行『庇护之责,百姓得不到『安身之力,乱象就一定会发生。这是其一。”

骑在马上的陈运忍不住插话,直爽地说:“夫子,学生冒昧说一句!我看那些士绅老爷们也脱不了干係!有如您和邵公这样肯办团练、保境安民的,但更多人只知道躲进高墙大院,海贼来了就缩头,平时却变著法子盘剥佃户。比如沙贝何家,年前强占张家三亩好田,逼得人几乎家破人亡,要不是您出面,惨剧早就发生了。这种行为,岂不是逼人造反?”

陈子壮听了嘆息:“陈运说的,也是实情。士绅乡贤,本应做地方表率。可惜人心各异,很多人『良知被私慾遮蔽。强取豪夺、欺压乡里,確实跟官府逼民造反没有两样。要想纠正这种风气,必须引导人『致良知,明白『万物一体之仁,唉,任重而道远。”

隨著车队前行,景象逐渐变化。

官道两旁不再是荒田,而是挤满了歪斜破烂的窝棚,蓆子烂、木头朽,密密麻麻几乎看不到头。难民拖家带口蜷缩在里面,个个面黄肌瘦,眼神空洞。

然而在这片悽惨背景之下,官道上却另有一番景象:福建龙溪、晋江的商帮满载生铁和铁器,湖广的“楚”字商队运输粮食布匹,乃至北方来的客商,都有鏢师保护、装备精良,穿梭在难民聚集区之间。他们神色警惕,对路边的惨状视若无睹,只求快速通过此地,进入佛山交易。

……

夕阳西下之前,佛山的轮廓终於出现在视野中。

远处可见高大的围墙环绕镇区。这不是朝廷官方修建的,而是本地大族集资建造,用於联防自保。在佛山这里,士绅的威望,有时甚至重於朝廷。

墙內灯火不算密集,但分布有序,房屋连绵隱约可见,墙外却是无边混乱、哀鸿遍野的难民窝棚。

陈子壮放下车帘,对张家玉与陈运说道:“看到了吗?墙內是以铁水奔流、富甲岭南闻名的佛山铁都。墙外却是海寇过后家破人亡、苦苦求生的百姓!”他语气激动,继续说道:“李魁奇肆虐,確实是大灾难。但官府无能,坐视百姓受苦,最终承受痛苦的,还是这些手无寸铁的平民。”

沉默片刻,陈子壮目光深沉地望著远处佛山镇中隱约可见的炉火烟气,忽然长嘆一声:“你们可知,为何我常说『知行合一不仅是心性功夫,更是经世实学?”

他压低声音,仿佛在对自己也对二人诉说:“阳明公讲『心即理,说良知自知自觉。但良知若没有依託,没有施展的根基,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譬如这些难民,你与他们空谈仁义道德,他们飢肠轆轆,如何听得进去?又如那些沦为盗匪的百姓,若非失去了土地、工具这些立身之本,谁又愿意鋌而走险?”

陈运若有所悟,接口道:“夫子的意思是,就像我们团练要有刀枪、粮食一样,百姓也得有赖以生存的根基?”

“正是此理。”陈子壮頷首,选择著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词汇,“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不能只悬於空中。百姓需要『藉以资生之业,耕种要有田地和农具,工匠须有炉灶和铁锤,商贾也得有本钱和货物。这些『生业之基,才是良知能显化於世的依託。”

他继续深入,眼中闪烁著光芒:“教化人心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实实在在的『生业之基作为支撑,道德便是空中楼阁。譬如沙贝,我们兴纺织、办团练,不仅是保境安民,更是要让乡民有织机可操,有粮食可食,有薪餉可拿,这便是给他们扎根的土壤。有了这土壤,人心才能安定,教化才能生根,良知才能发扬。”

张家玉沉思道:“所以老师常说『开源活民,实则是要为民爭得这些『生业之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