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叔,我……我如今的处境不容乐观,是偷偷来此,不能久待。但请您放心,您是我父亲的……旧,旧臣,我既知道了您身在此处,便不会坐视不理。”她将郭慈的手握在手心中安抚性的拍了拍。
郭慈的眼角划过两行浊泪,他张了张唇,却没有发出声音。
“您有话要对我说,对么?”唐拂衣问。
郭慈缓慢颔首。
“好。”唐拂衣答得很快,“我会尽快寻到机会再来看您,届时您尽可将想说的话说与我。”
男人又点了点头,他没再说什么,只是缓缓收回了手。
唐拂衣不再犹豫,转身往门口走去,出了铜门,又见那医官毫不避讳地抬头盯着她地脸看,似乎是在刻意地观察着什么。而唐拂衣眼中疑乱尽褪,只余坦荡与平静。
“走吧。”她没好气地睨了那医官一眼,没再管他,径自离开。
第79章嗅觉可先四皇子都已经死了四年,自己……
司药局暴毙的那名典药姓秦,单名一个瑶字。
“最先发现秦典药的是我们司药局的掌事宫女,玉雪殿周美人近日咳疾加重,换了新药方需要秦典药亲自过目,可今日午后秦典药迟迟不见踪影,掌事宫女便拿着药方去她的住处寻她,也正是在那时发现她已经倒在桌边,没了气息。”
“如此突然?”唐拂衣不禁蹙眉。
秦瑶,正是翠芝姑娘的真名。
宫女们入宫后大多会为了方便而被赐予一个相对较为简单又爽口地名字,而在成为女官后,其身份发生了变化,便也可以用回自己原本的真名。
唐拂衣一时半会儿记不清她的样貌,可彼时这位刚考上女官的姑娘,那样兴奋的情绪与对未来满是期许的眼神,到如今还深深印在她的心里,却未料到希冀破灭地如此之快。
“下官也觉得有些突然,秦典药此前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刘尚药的脸上亦有惋惜,“然而下官请了王尚刑与司医署的陆司医共同调查走访,已经基本可以确认这位秦典药的死因为心疾复发。”
她说着,将手中的册折递到唐拂衣的面前,翻开,里头是一张一张的口供与报告,每份或有手印,或有私章,条条道道皆是清楚明白,毫无错漏。
女官亦为有品级的官员,入籍与卸任都需要记录在册,更不要说是像这样无故身死。
而刘尚药为官多年,资历与经验都十分充足,处理起这些事情利落周到,不仅是这些文书,秦瑶宫外的家中的母亲与妹妹,她也已经都安置妥当。
如此,唐拂衣自是再无什么话可说。
她又将那份折册仔细看了两遍,确认没有错漏后,才盖上自己的私章,交还给了刘尚药。
天色渐暗,尚宫局各局陆陆续续都熄了灯,唐拂衣的住处就在紧挨着尚宫处的后方,周边没有其他人居住,到了夜里格外安静,而这一片黑漆漆又空空如也的院子,也显得格外冷清。
唐拂衣将手中的宫灯放在架子上,借着这点微弱的光又点了几根蜡烛,勉强能看清屋内的摆设。
她行至床边,未有宽衣便倒在了榻上,闭眼,紧绷的神经稍有放松,无边际地疲惫便如潮水般她整个人都紧紧裹住。
对于新官上任不九便陨落的姑娘的惋惜与悲悯如一阵清风刮过,很快便了无痕迹。而身下硬挺地床板亦仿佛是在慢慢化作虚无,她只觉自己在快速地下坠。
可她并不觉得害怕,若真能就如此般一坠不起,似乎也是一件幸事。
唐拂衣这么想着。
可自己如今还有事要做。
她睁开眼,望着光秃秃略显陈旧的床顶,轻叹了口气。
眸中雾气散去,今日在试药处中发生的一切又慢慢复现在眼前。
先四皇子萧礼,膝下共有三子,无女。
那位名叫郭慈的中年男人说自己从前是四殿下的近臣,那他口中的这位“小公子”,大约就应当是那位四殿下的第三子。
可萧祁当初以叛乱之名出兵讨伐镇压先四皇子,又在后者兵败后大开杀戒,先四皇子一家及其同族几乎都被屠戮殆尽,他又为何独独留下这一位“近臣”不杀,又为何要将其关在试药处中受尽折磨。
除了被烧死在大火中的小儿子外,萧礼本人与他的另外两个儿子的尸体都被带回萧都城中枭首示众,其头颅被悬在菜市口整整三日,以震慑众人,有怎会还有一位“小公子”存活在世?
萧祁不可能不认得自己自幼一起长大的兄长,也应当是见过他这几位侄儿的长相,那问题就只能出现在那位被烧死的小儿子身上。
尽管这其中细节唐拂衣无从得知,可如此重大之事,在身份的确认上真的会如此不谨慎,草草了之?
这一切都太过古怪。
……
唐拂衣忽地想起自己得以存活下来的原因,有些忍俊不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