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求求你们给武将一条活路吧,朕还得指望他们护着呢?
搞不好得和历史上宋高宗赵构那般,一路跑跑跑,躲到大海上。
如今崇祯的基本盘大多数武将集团的效忠,怎会再崇文抑武自缚手脚?
他还指望着北伐,收复故土,开疆拓土,建立一个完全不同的大宋呢!
“李卿所言,朕岂会不知?然大宋历经靖康之变,国势衰微,正是因文治过甚,武备松弛所致!朕迁都金陵,并非苟安一隅,而是要重振大宋雄风,扫荡鞑虏,收复故土!若依旧沿用旧名,岂非向天下人宣告,朕仍要走那‘崇文抑武’的老路?”
崇祯语气沉静,耐着性子和他们讲道理。
殿内一下子安静下来。
大臣们互相看了看,心里都震动了。
崇祯皇帝登基以来,行事雷厉风行,几次整顿军队,提拔武将,已经隐约表现出他要加强军事力量的决心。
现在竟然连宫殿命名这种“小事”都这么坚定,可见他的决心有多深。
“新宫之名,当与朕之志相符!朕决意取前朝三大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崇祯的声音在大殿里回荡,带着一股帝王的威严和自信。
这话一说出来,殿里又是一阵骚动。
奉天殿?
这个名字,好有神圣感!
李纲和赵鼎互相看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
赵鼎最先反应过来,拱手奏道:“陛下圣明!‘奉天’二字,直指天命!陛下此举,是欲将宫殿之名与皇权合法性深度绑定,以示君权神授,代天牧民!”
崇祯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奉天殿,取‘奉天命而治天下’之意,源自《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儒家天命观,朕受天命,代天牧民,此乃吾大宋新国策之基石!此名,方能彰显朕欲光复旧土,再造乾坤之志!”
李纲听了,也明白了官家的深层意思。
这不仅仅是改个名字,更是皇帝想借此宣示他“奉天承运”的皇权理念,加强中央集权,改变大宋长期以来的积弱状态。
宫殿的命名,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是官家对大宋未来展开了一幅宏伟蓝图。
当皇帝和你谈理想时,身为臣子,最好顺着来。
李纲再次拱手,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陛下高瞻远瞩,臣等拜服!此宫殿之名,尽显我大宋皇权之威严,国运昌隆之兆!”
崇祯微笑着看向殿内的臣子们:“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相连,寓意深远。奉天,乃受天之命;华盖,示神灵护佑,朕得天地庇佑,国运亨通;谨身,则警朕修身治国,不敢懈怠。此三者,方能成就万世基业!”
他解释着这三大殿的顺序和寓意,构成了“受上天旨,神灵保佑,修身治国”的逻辑链条,完美地解释了皇权合法性的理论闭环。
大臣们听完,没有人不识相的出来质疑,表示并无异议。
宫殿的命名,就这么被崇祯皇帝一句话解决了。
他召来几个重臣,其实也就走个过场,表示是大家集思广益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