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公主懒得搭理他,吃完最后一颗肉丸,擦了擦嘴直接起身走了。
袁燿还没起来,就被袁煊一巴掌按了下去。
“坐着!跑什么跑,你想去哪儿?跟我说说!”
袁澜把怀里的婴儿交给诸葛亮,轻轻唤了一声:“哥哥!”
……
还未干涸的居延海,烟波浩渺的罗布泊,尚且繁荣的楼兰国,一年不复一年的云梦泽,还有去年刚征服的北海,袁燿都想亲眼见见。
万年公主没有骗袁燿。
袁燿走后的第二年,仲氏朝政便被万年公主一人所把持。
注意,是被她一人所把持!
特命监国的仲氏太子袁峻竟形同虚设。
以诸葛亮为首的多数文官,以及以黄忠为代表的部分武官,皆唯万年公主是从。
第三年,万年公主便接回了山阳公,准备归天子位于弟弟刘协,光复汉室!
这当然激起了那些忠于袁氏的文武官员反对,也引起了朝野动**。
见不能行,万年公主便退而求其次,改仲氏国号为“仲汉”,将西汉、东汉二朝合称“伯汉”。
山阳公刘协,亦改称伯汉公,继续祭祀刘氏伯汉宗庙。
为平息朝野激愤,万年公主诛杀河内司马氏九族,宣称之前的“复汉逆举”,全都是司马懿从中挑拨为之。
自此,仲汉之后的历朝历代,皆按“伯仲叔季”的顺序加“汉”字序名。
万年公主种下的善因,也在数百年后结下了善果。继立的“叔汉杨氏”王朝,也同样善待袁氏皇裔。不仅封末代袁氏天子为“仲汉公”,还极尽优待之能事,以求国祚终结之日,杨氏也能得到厚待。
“汉”,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民族、文化的符号,一直沿用到了汉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
仲汉公一脉,也传承到了近现代,后代子孙遍布海内外。
万年万年,万年公主的确还了袁耀一个万年永存!
……
仲兴十八年,有传言称,仲二世袁燿泛舟海上,遇风浪触礁而亡;还有传言说袁燿进入茫茫西域沙漠,一去不返。
次年,太子袁峻即帝位,万年公主上太后尊号。
同年,年仅四十的万年公主无疾而终,满朝举丧。
……
有个传教的僧侣说,他亲眼目睹万年公主,还有红娘子吕姬,以及那些自愿陪葬袁燿的妃嫔,一起陪着仲二世袁燿泛舟罗布泊之上,吃着甜瓜蜜枣,好不快活!
谁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