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豪1879独行法兰西作者长夜风过 > 第379章 打卡新成就(第1页)

第379章 打卡新成就(第1页)

来的是一辆气派非凡,车厢上还带着家族徽记的四轮大马车。

这在这片工人聚居区是极不寻常的景象。

酒馆里仅剩的几个酒客和正准备离开的莱昂纳尔、老吉米,都诧异地望向门口。

车门打开,一个颇。。。

九月一日清晨,巴黎的天空呈现出一种铅灰色的凝重。云层低垂,仿佛压在了圣母院的尖顶之上,空气中弥漫着雨前特有的沉闷气息。街道上行人匆匆,马车轮子碾过湿漉漉的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回响。法院门前早已聚集了人群??记者们扛着相机,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手持手抄的《灰烬之下》片段,还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兵胸前别着普法战争纪念章,沉默地站在台阶下。

埃米尔?贝尔纳穿着一件深色呢料西装,领带打得一丝不苟,像赴一场庄严的仪式。他没有带伞,任由细雨沾湿了鬓角。阿尔贝?加缪陪在他身旁,手里攥着一叠打印好的声明稿;马恩则站在稍远处,拄着手杖,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四周警戒的警察与便衣密探。

“你准备好了吗?”加缪低声问。

埃米尔点了点头,嘴角浮起一抹近乎温柔的笑意:“我从六岁第一次拿起笔时,就在为今天做准备。”

法院大门缓缓开启,两名法警走出来,神情冷峻。他们并未阻止围观者拍照或举牌,但眼神中透出明显的不悦。这已不是寻常的司法程序??它已被舆论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席。

庭审于上午十点准时开始。法庭位于巴黎刑事法院东翼的一间老式审判厅,穹顶高耸,橡木镶板泛着岁月的光泽。旁听席座无虚席,连走廊都挤满了人。法官是一位年近六十的瘦削男子,名叫皮埃尔?洛朗,以作风严谨、立场保守著称。他曾主审过多起“危害国家安全”案件,素有“铁面法官”之称。

公诉人起身宣读起诉书,声音平板而机械:“被告人埃米尔?贝尔纳,自1879年六月起,在未获官方许可的情况下,于《时代报》连载小说《灰烬之下》,其中多处内容公然诋毁国家机构、煽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并影射现任高级官员涉嫌战争罪行……其行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触犯《法兰西刑法典》第137条之规定,应依法予以惩处。”

话音落下,旁听席传来一阵压抑的骚动。几名大学生忍不住低声抗议,立刻被法警警告。

轮到辩护方发言时,马恩出人意料地站了起来。尽管他并非执业律师,但在场无人敢质疑他的资历与声望。他缓步走到证人席前,将手杖靠在桌边,双手撑住讲台,目光直视法官。

“尊敬的庭上,”他的声音不高,却穿透整个大厅,“今天我们审理的,真的只是一本小说吗?还是说,我们正在审判一个民族的记忆?”

全场寂静。

“《灰烬之下》讲述的是一位退伍军人的悲剧人生。他失去家园、战友和信仰,最终因揭露真相而入狱。这些情节是虚构的吗?也许是。但那些饿死在前线的士兵是真的,那些被篡改的军饷账目是真的,亨利?杜兰先生用自由换来的供述也是真的。”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杜兰本人在羁押期间写给我的亲笔信,他在信中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再也无法忍受谎言成为制度。’”

法官皱眉:“此信未经核实,且与本案无关。”

“有关!”马恩提高声音,“正因为有关!如果一本小说能引发对历史罪行的追查,那说明它击中了要害。你们指控贝尔纳先生‘煽动叛乱’,可真正的煽动者是谁?是那个让两千士兵活活饿死却升官发财的人!是那个如今仍坐在议会大厅里喝咖啡、谈税收的人!”

旁听席爆发出掌声,随即被法警厉声制止。

检察官愤怒起身抗议,称马恩“藐视法庭、煽动舆论”。法官敲槌三次,宣布暂时休庭十五分钟。

当众人重新落座时,气氛已然不同。某种无形的力量正在转移??不是法律条文的较量,而是道义天平的倾斜。

接着,埃米尔亲自走上证人席。他没有律师代为陈述,选择自己为自己辩护。

“我想先读一段文字。”他说,翻开随身携带的小说手稿,“这是《灰烬之下》第三十二章中的句子:

>‘他站在法庭中央,听着法官宣判他“侮辱国家尊严”。可他知道,真正侮辱尊严的,是从不承认错误的权力。它们建起纪念碑纪念胜利,却把尸体埋进无人知晓的地窖。而作家的任务,就是挖开地窖,点燃一支蜡烛。’”

他合上书页,抬头看向法官:“庭上,我写作的目的从来不是推翻国家,而是提醒它不要背叛自己。法兰西曾以自由、平等、博爱立国,如今却要用刑法来封住一个公民的嘴。请问,这是保护尊严,还是恐惧真相?”

法官面色微变,握笔的手停顿了一瞬。

“您问我是否意图煽动叛乱?”埃米尔继续说道,“我的回答是:我没有号召任何人拿起武器,但我确实希望人们睁开眼睛。当政府害怕一本书胜过千军万马时,它该反思的不是作者有多危险,而是自己的统治有多脆弱。”

旁听席再度响起掌声,这次连部分法警都没有阻止。

就在此时,一名书记官急匆匆走入,附耳向主审法官低语几句。洛朗法官神色骤然一紧,低头看了眼刚递上的文件,沉默良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