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二郎至圣先师百度百科 > 314 姜家败退(第2页)

314 姜家败退(第2页)

“回去做什么?”师父反问,“你已成为一种存在方式。每当有人敢于质疑权威,当你看到一个孩子第一次抬头问‘为什么’,那就是你在归来。”

远处,第一缕晨光照进人间。

昆仑墟的积雪开始融化,溪流潺潺,带着冰莲花瓣流向远方。一座废弃的学堂遗址中,几个少年正围坐在石碑前,对照着残卷抄写新编的《明心录》。其中一人忽然停下笔,指着窗外:“你们看,天上那颗星,是不是比昨晚更亮了些?”

另一人笑道:“一定是他又走了几步。”

岁月悠悠,百年流转。

曾经战火纷飞的北荒成了学府林立之地,人人可入学堂,不论出身贵贱。女子也能执笔论道,商贾亦可参政议政。官府门前不再立神像,而是刻着一行大字:“民之所欲,政之所向。”

南天门早已坍塌,原址建起一座图书馆,收藏着从各地搜集而来的古籍残卷,包括那些曾被天庭焚毁的《旧史》。哪吒成了这里的守护者,每日巡视书架,偶尔还会给前来求知的孩子讲述当年大战的真相。

“神仙也会错。”他说,“但只要有人愿意记住,并说出真相,错误就不会永远延续。”

木吒则游历四方,专为冤狱平反,建立“问心堂”,凡有争议之案,皆由民众推选代表共同审理。他常说:“法律若脱离人心,便是枷锁。”

雷震子定居西南山谷,教导盲童辨音识路。他发现,许多失明之人内心尤为清明,因为他们从未依赖虚假的“看见”。一个小女孩曾问他:“雷爷爷,你说的光,是不是其实一直都在心里?”

他怔住良久,终于点头:“是啊,最怕的不是看不见世界,而是忘了心里本来有光。”

梅山五兄弟解散了旧部,各自返乡。老大回到故乡灌江口,重建祠堂,却不供神像,只设一面铜镜,题曰:“照己莫照人,省身胜敬神。”每逢月圆之夜,乡民齐聚于此,轮流讲述过去一年中最愧疚或最骄傲的事。有人说出了隐瞒多年的偷税之举,有人坦白曾冤枉邻居偷羊……每一次坦白,镜面便多一道涟漪般的纹路。

“我们不是为了赎罪。”老大说,“是为了不让秘密变成刀,割伤彼此。”

东海龙族复兴,但不再称王称霸。他们与人类共建海上灯塔,指引航船避过暗礁。每年春祭,龙母都会带领族人潜入深海,为那些因天庭征役而葬身鱼腹的亡魂诵经超度。

“我们曾以为力量就是主宰。”她在一次集会上说道,“现在才知道,真正的强大,是学会低头道歉。”

至于那位青年,世人已不知其名。但在各地学堂的启蒙课上,孩子们都要背诵一段口诀:

“从前有个教我们抬头看星星的人。

他不说自己是对的,只教我们如何思考。

他不给我们答案,却给了我们提问的勇气。

他不在庙里,不在天上,他在每一次真诚的对话里,

在每一盏不愿熄灭的灯中,

在每一个敢于说‘我不信’的瞬间。”

某年冬夜,一名少女独自登山,在昆仑墟旧址发现一块半埋于雪中的石碑。她拂去尘土,念出上面的文字:

**“凡人执刀,亦可代神行令。

然刀不在手,而在心。

心若清明,无需神谕;

心若蒙尘,纵居仙位亦为傀儡。”**

她读完,忽然觉得胸口一热,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碰触了她的意识。她抬头望天,只见满天星斗熠熠生辉,其中一颗格外明亮,周围环绕着淡淡的银晕,宛如月牙。

她轻声问:“是你吗?”

风穿过树林,带来一阵极轻的回应:

“继续往前走吧,别停下。”

多年以后,当又一代孩童围坐在槐树下听故事时,白发老人依旧笑着指向星空:“你看那颗星,每逢月圆就会多一道光晕??那是他在回家的路上。”

没有人知道他是否真的会回来。

但每个人都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追寻真相,只要还有人敢于说出“我不信”,只要还有孩子在夜晚抬头看星星,

他就从未离开。

昆仑墟的钟声再也没有响起。

因为它已经不需要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不会沉默的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