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浮躁的星际旋涡让林安感到窒息的压抑,而林安的意识,如同一条溯流而上的鱼,逐渐从时空虚界那光怪陆离、充满混沌信息流的深层“水域”挣脱出来。
结婴所需的最后一环——那能锚定飘摇神魂、洞悉命轮轨迹的“宿命通”神法真意,终于在历经无数时空忆泡的冲刷与磨砺后,厚积薄发,无形的刻刀刻画着那碎‘伪婴’后的神魂,于他元神核心逐渐显露出一抹金色的轮廓。
奥陌陌构建的虚界之桥缓缓退隐,庞大的信息洪流开始沉淀。他遵循着识海中奥陌陌给予的坐标引导,穿过了某个空间节点隐蔽、灵炁异常和谐的“屏障”。前一秒还是喧嚣的星际集市,下一秒,景象骤变。
汹涌的潮声伴随着充满灵气的海风扑面而来。一座巨大的岛屿悬浮在蔚蓝的海面之上,岛屿边缘是苍翠欲滴、形态奇异的植物群落,散发出令人心神澄澈的光芒。
整座岛屿被一层若有若无、闪烁着淡金色光辉的柔和能量场笼罩着——这便是伏羲圣尊在帝俊时代后期,倾力打造的隐居型精神圣地:利莫里亚。
在帝俊治下混乱不堪的地星宇宙中,利莫里亚仿佛是一滴凝固在喧嚣之外的古玉,遗世独立,流淌着永恒寂静的智慧之泉。
林安脚踏上坚实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他顿觉一股清凉温润的灵机从地脉深处涌入脚心,顺着脊柱蔓延全身。这里的能量频率与之前参透佛门金刚神通时感应到的、来自遥远土星的一丝本源频率遥遥呼应,和谐共鸣。
此岛外围是一片近乎原始的丛林,散发着蓬勃生机,与外界形成鲜明对比。空气中那股无处不在的混乱侵蚀感骤然减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凝、厚重,甚至带着一丝哀伤的古意。踏入丛林深处,林安便明白奥陌陌为何会将他引至此地。
核心处是一座线条柔和却又极具几何美感的白玉之城——金城。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伏羲时代的古意、一种奇异的流线型未来感以及玛雅阶梯金字塔的庄严元素。
城市并不喧嚣,街道整洁,空气中漂浮着肉眼可见的、如同金色尘埃般的精神光点,如同亘古以来的思念在此沉淀结晶。城墙边缘,隐约可见一些扭曲蠕动的空间波纹,那是以伏羲大神通布下的护持结界,隔绝着外界疯狂的侵蚀。
在金城的中心广场有一座巨大的神树遗迹——建木的分支之一。树下的广场上,无数身着利莫里亚特色流云纹饰长袍的男女老少正席地而坐,他们面容宁静祥和,周身流淌着纯净的精神力波动,如溪流般交汇、共振,形成一片温和的精神力场域。
场域中心,一位须发皆白、道骨仙风的老者,正在讲述《归藏易》中关于“阴阳相薄、感而遂通”的自然衍化之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递到每个角落,化作无数玄奥的道韵灵符,在空气中若隐若现地飞舞,引动听众体内道则共鸣。
在广场另一侧市集旁的一片宽阔平台上,一名满头银发的老妪,身边悬浮着无数由纯粹精神力构成的、极尽繁复的星轨仪模型。她指尖引导,那些模型快速旋转、组合、分离,每一次推演都伴随着空间轻微的涟漪和一阵悠扬如实质的音律。
她在“计算”——以精神演算替代了昔日的机械与石板。当某个复杂构型被完美推演出来时,老妪浑浊的眼中焕发出明亮神采,周围玛雅人向她投去敬意的目光。那是精神的升华,文明的智慧在另一种维度结晶。
林安悄然融入其中。玄阳神族的道统本就讲究精神与物质并行不悖,此刻身处这纯粹的精神海洋中,他感到自己金刚神通所淬炼的肉身,每一寸骨血似乎都在这安宁与深邃的道韵浸润下,变得更加纯粹坚韧。而他那渴望凝结元婴、却因外界干扰而略显浮躁的神魂,也在这灵脉节点与伏羲道则的洗涤下,如明镜般渐渐拂去尘埃,愈发清晰地映照出自身的本源。
他注意到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特殊的存在。他们身材高挑,额上有着复杂的水滴或星辰状的能量天然纹路,眼神清澈深邃,却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沧桑与坚韧。他们的精神波动更为内敛,修炼方式既有融入道场的和谐共振,也有独自构建能量回路、模拟运算,像是在尝试将某种科技逻辑融入这灵性修行之中。
他们居民主体是玛雅人。但并非刻板印象中的祭祀丛林古民。他们身上穿着结合了传统棉麻织物与柔韧生物材料的简洁服饰,佩戴着镶嵌有发出微光的奇特晶石的饰品。
林安安静地观察着。一个年轻的玛雅男子,显然正经历某种关隘。他尝试构建一个用于引导能量的微缩力场模型,指尖划过之处,留下蓝色的、几何线条般的能量轨迹,然而那轨迹频频断裂紊乱。他眉头紧锁,额头渗出汗珠,眼中充满了对自己“落后”的沮丧,以及对那复杂却似乎被抛弃了的科技旧梦的痛苦回响。这种挣扎之痛,清晰地透过其周身微微震荡的精神波动传递出来。
“执着于失去的砂砾,便看不见手中捧着的珍珠。”一个温和的女声在年轻人身边响起。那是一位年长的玛雅女性,她的气质沉稳如山岳,周身既有精神力的光晕,也隐含着对能量精确操控的底蕴。
她伸出布满智慧纹路的手,轻轻按在年轻人构筑紊乱的几何模型中心的一处关键节点上。没有强行灌输能量,也没有粗扰。
只见她指间流淌出一丝柔和而精准的精神力,如微风拂柳般,轻轻拨正了那关键节点能量流转的细微偏差。整个即将崩解的模型骤然稳定下来,几何线条瞬间变得和谐流畅,散发出稳定的淡蓝色光辉。
“孩子,”老妇人声音平和,“我们从星辰坠落,从辉煌跌入尘埃。这痛苦是真实的烙印。但伏羲圣尊的灵性之道,并非否弃我们过往的智慧,而是要它放下‘工具’的沉重外衣,去触碰它最核心的本质——那源自星辰、源自宇宙本身的规则韵律。
你的建模,不是无用,而是尚未摆脱对‘器物’的依赖。看…”她引导着年轻人的精神力,“这力场的稳定,需要的不是外部装置的能量泵,而是你的心念是否如天穹般恒定不移?你的计算推演,要计算的不是冰冷的回路,而是自身心灵与这方天地灵脉合一的‘频率’。”
“放下‘架子’,”她注视着年轻人困惑渐消、涌起一丝明悟的眼睛,“不是沉沦,不是投降。而是承认现实的深渊,然后……才能在这深渊之底,找到那颗唯一能救赎我们、让我们再次攀向光明的种子。
那就是我们自身灵魂的潜力,与这道则世界的共鸣。伏羲圣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但这条路,需要我们每一个玛雅人,用自己的双手,攀爬出来!”
她的声音不高,却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年轻男子内心的迷雾。他脸上痛苦和沮丧的神情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与虔诚。
他闭上眼睛,不再专注于那外显的几何模型,而是将全部心神沉入对那片稳定光辉的感受之中,去体会那份由内而生的、意念与灵能交融的感觉。
周围几个同样在旁观的玛雅人,眼中也流露出深切的认同与思索。这种“痛苦的逆转”,正是整个玛雅文明面临的命运挑战。
一座高耸的精神观想塔下,数十名玛雅人盘膝冥想。他们头顶上空,并非虚拟的星辰,而是由纯粹的精神力汇聚、牵引外界能量构成的一个缓缓旋转的微型三维能量矩阵——金字塔!
与外界那些混乱无序的建筑不同,这座纯粹由能量构成的金字塔结构完美、透亮,散发着纯粹而稳定的光辉,沟通着某种浩渺的宇宙秩序。他们在用精神复刻、参悟金字塔的核心结构,从中汲取规则之力,滋养自身灵魂。
林安在利莫里亚岛上修行了半年。每日于建木下聆听古老易理,于海边感受潮汐能量涨落与体内气血运行的呼应,于玛雅人坚韧而充满探索精神的修行氛围中,体悟“道”无处不在——既在极致的静默之中,也在艰难的适应与创造之间。
他看到一群年轻人围绕着几个被拆解的地精科技引擎和能量核心。他们不是野蛮破坏或粗暴使用,而是将双手覆于其上,闭目凝神。指尖有微弱的金色精神力流渗透进冰冷的钢铁,如同流水般梳理其内部混乱的能量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