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笔趣阁 > 第152章 西园买爵(第1页)

第152章 西园买爵(第1页)

不怪她惊讶。

这份清单的价值,已非一个边郡所能承载,即便放在州牧案头,也足以令人倒吸一口凉气。

然而公主无从得知,

刘备这伙人人均耿直,麾下谋士田丰、沮授众人虽然有才,却都是实干派。。。。

冬去春来,成都平原麦苗返青。校尉每日寅时起身,披甲巡营,自北门至南校场,步履如常。他不再佩剑,只在腰间悬一枚“断义”玉?,冷光映日,似有千言未诉。军中将士知其心志,不敢轻言升迁封赏之事,唯以操练为务。虎贲营昼夜轮战,演八阵图、习山地伏击、练夜行衔枚,士气不因朝廷更制而懈,反因南中归附而盛。

然朝堂风云,终难避于军帐之外。刘备称帝之后,大封宗亲:关平为荡寇将军,张飞之子张苞领羽林郎,赵云迁镇东大将军,诸葛亮拜丞相,录尚书事。百官列位,钟鼓齐鸣,独缺一人??骠骑将军牛金,竟未入宫受礼。使者三请,皆被拒于府门外。府中仆从只道:“将军已赴边防,不在城中。”实则其人正坐于岷江堤畔,观农夫引水灌田,默记沟渠走向。

丞相府内,诸葛亮执笔良久,终写就一信,遣心腹送往城外军营。信中不谈朝政,不议尊卑,唯问:“昔年樵夫负薪出山,见乱世流民饿殍于道,遂掷斧入江,誓救一人是一人。今蜀中安泰,百姓得耕,将军所守者何?所弃者又何?”校尉读罢,焚信于灯下,取笔批八字于残笺:“初心不改,故我不动。”

然天下之势,并非静水无波。曹操虽老,雄心未灭。闻季汉称帝,勃然大怒,亲率大军四十万出许都,分三路南下:东路张辽攻合肥,欲诱季汉东援;中路曹仁据樊城,逼荆州门户;西路夏侯渊、徐晃合兵武都,直指阳平关,意在夺回汉中。更令人忧者,孙权遣使赴许都,与魏结盟,共约“平分荆益”,并许以粮草十万石助魏军作战。

警报一日三至成都。朝会之上,群臣震恐。有人主张弃汉中以保川蜀,有人建议联吴抗曹,更有谏言请天子亲往江陵,与孙权面盟。诸葛亮端坐不动,手中羽扇轻摇,目光却望向空置的右首??那是骠骑将军之位。

第三日黄昏,城北尘烟骤起。百姓奔走相告:“牛将军回来了!”只见一骑黑马驰入西门,甲胄染霜,风尘满面,正是校尉。他未入府,径赴丞相府,叩门而入。诸葛亮迎出阶前,二人对视良久,终相携手入厅。

“魏军压境,三面受敌,主公欲召我议策,我却迟归三日,罪该万死。”校尉跪地请罪。

诸葛亮扶起,叹曰:“你若不来,我才真该死。”

当夜,密议通宵。校尉陈策三条:其一,命赵云固守江陵,坚壁清野,伪作粮尽之象,诱吴军深入,而后以水师断其归路;其二,遣马超、庞德自汉中出斜谷,袭扰魏军侧翼,使其不敢全力攻关;其三,主力由他亲率,自剑阁出阴平,绕过武都防线,直插陇西,断夏侯渊粮道。

“此计险矣。”诸葛亮皱眉,“阴平道七百余里无人烟,山高谷深,一卒失足,则全军覆没。”

“正因其险,敌才不备。”校尉冷笑,“曹操以为我必守汉中,必援荆州,必重正面交锋。他不知,我军可从天降。”

诸葛亮沉吟良久,终点头:“我即修书八百里,调集粮草辎重,屯于梓潼。但有一事??你须带上一人。”

次日,一名青年将领随校尉出营,年约二十,眉目英挺,背负长弓。此人乃南中孟获之子孟琰,七岁随父归降,由校尉亲自教习兵法骑射,三年前入虎贲营,未曾立功,亦未升职。众将不解,问其故,校尉只道:“蛮族之子,当以血证忠,而非以名换信。”

大军启程那日,细雨绵绵。校尉立于栈道口,回望成都城楼。城上一人独立,鹤氅临风,手中羽扇微举??是诸葛亮。他遥遥拱手,校尉亦抱拳还礼,而后翻身上马,一声令下,五万大军鱼贯入山。

阴平道,果如炼狱。七日无炊烟,士卒嚼干革、煮皮带为食;三日行绝壁,绳索系腰,攀岩而过,坠涧者二十七人,无人呼救。至第七曲岭,暴雨突至,山洪暴发,粮车冲毁三百辆。诸将惶恐,欲退兵。校尉立于风雨之中,拔刀斩石:“退者斩!进者生!我在此,死亦不归!”三军感泣,冒雨前行。

第十四日,前锋探报:魏军粮队正经木门道北上,护军仅三千,主帅乃魏将张?。校尉双眼骤亮:“天赐良机!”当即分兵两路:李通率三千伏于谷口,专断后路;自率主力四万,借密林掩护,悄然逼近。

木门道狭长幽深,两侧峭壁千仞。魏军行至中段,忽闻鼓声震天,巨石滚落,前后皆被堵死。校尉亲执令旗,立于高崖之上,一声令下,火箭如雨倾泻,火油罐纷纷砸下,山谷顷刻成焰狱。张?急令突围,却被孟琰一箭射中肩胛,坠马被擒。三千魏军,或死或降,无一逃脱。

捷报传回成都,举城欢腾。诸葛亮展图而叹:“阴平一役,断魏右臂,夏侯渊必退。”果然,陇西粮道被截,武都魏军三日无食,军心大乱。夏侯渊欲撤,却被马超自斜谷杀出,两面夹击,损兵万余,弃城而逃。季汉军顺势收复武都、安定二郡,兵锋直指天水。

曹操闻讯,拍案怒吼:“牛金小儿,竟敢犯我腹地!”急调司马懿为西线统帅,增兵十万,欲与校尉决战于祁山。司马懿老谋深算,不急于交战,反筑垒固守,深沟高垒,意图拖疲蜀军。

校尉屯兵祁山南麓,连营三十里。月余不下战,诸将焦躁。有人劝强攻,有人议退兵。校尉却日日巡视农田,问老农耕种时节,察水源流向,甚至亲率士卒帮民翻土。孟琰不解,问曰:“将军不思破敌,反务农事?”校尉笑而不答,唯命工兵暗中开凿渠道,引西谷水入营。

第四十日,天降大雨。校尉忽令全军备战。夜半,令下:炸毁上游堤坝。积蓄多日之洪水奔腾而下,直冲魏军大营。司马懿仓促应变,然营寨地势低洼,顷刻淹没。蜀军趁势掩杀,魏军大溃,司马懿仅以身免,弃印而逃。祁山大捷,俘获粮草器械无数,天水太守开城归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